【仁到底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为仁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一生所致力则是“复周礼”,也就是以“仁”为内含的礼制社会的恢复 。但是“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对不同的弟子的提问,给出的答案又不尽相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所谓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 。但是历代学者研究讨论的最多的恐怕还是孔子对颜回的回答,“克已复礼为仁” 。这句话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看看全文吧,也就是《论语.颜渊篇》第一章,原文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文章插图
“克已复礼”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于这句话的注释是“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还引用了程颐夫子的话“非礼处便是私意 。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 。朱熹和程颐的注释简单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后世学者如钱穆先生对于朱熹的注释并不认同,他认为首先“克”更多的应该是“约束、抑制”的意思 。“克已”则是约束已身的意思,并不狭隘的只是战胜自己的私意的意思 。钱穆先生认为“下文‘为仁由己’,同一己字,皆指身,不得谓上一己字特指私欲” 。对于这种看法钱穆先生举了人与人相处“仁者相人偶”的例子,认为“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 。”
文章插图
对于“复”字,朱熹注释“复,反也”,钱穆先生认为朱熹的注释,复,是反的意思 。如“汤武反之”之反 。礼在外,反之己身而践之 。故克己复礼,即犹云“约我以礼” 。而钱穆先生则认为此处的“复”应如“言可复也”之“复”,说的主要是践行的意思 。
对于“礼”,朱熹认为礼为“天理之节文”,也就是天理的规范和标志;而钱穆先生则认为礼应该是“仁道之节文”,“无仁即礼不兴,无礼则仁道亦不见,故仁道必以复礼为重” 。钱穆先生认为宋儒以“胜私欲全天理”解释“克已复礼”,大义相通,但多半并非《论语》原文之本义 。
我个人比较赞同钱穆先生的解释,人欲是与生俱来的,断灭人欲可能吗?约束已身,以成就仁道为自己的目标,从思想上、行为上不断向礼的规范靠近,践行所学所思,这也许才是可行的求仁之道 。
文章插图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对于这句话,朱熹的注释为“归,犹与也 。又言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 。”意思就是如果一日做到了胜私欲,而所存必为天理,天下人与其交往也都会以仁道为标准和规范,成效快而且影响深远 。钱穆先生对这种理解也不赞同,他认为仁道的践行是发自个人的内心,以个人主观为主,并不以外界的效应为重,而且也不可能有这种速效 。如果按这种理解解释,这句话应该为“天下归仁矣”,之所以用“归仁焉”,就是因为“焉”有于此于彼之义 。所以钱穆先生认为“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应该理解为,如是能在一天中做到约束自身,践行仁道,则天下尽归入我之仁心中,我在对面和对待天下任何人、任何事时都保持一颗仁心 。以仁心、仁道待人,其成效在内,也就是在于个人对外界的表现和心态,并不在于外界的反馈 。
“请问其目”,“目”,即具体条目的意思 。目与纲相对 。
文章插图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朱熹注释为“非礼者,己之私也 。勿者,禁止之辞 。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机也 。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矣” 。朱夫子认为所谓非礼即个人之私意,四条目是胜私复礼,也就是克已复礼的关系,战胜私意,则动容周旋等日常均在礼的规范之内,日常做事的规则无不顺应天理 。朱熹引用了程颐夫子所撰的视、听、言、动四箴,对四条目进行了阐释 。对于程子四箴我们另外进行学习 。
钱穆先生认为此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就是约束自己的工夫 。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约束,使自己的视、听、言、动均能符合仁道及礼的要求,这也就是复礼的过程 。而且此处所谓“礼”并不是专指社会上流行的种种流于表面的俗礼 。
文章插图
本章的译文是,颜渊问如何为仁 。孔子说:“约束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如果能做了克已复礼,则天下尽归入我仁心之中 。为仁全在于自己,怎么会在于外人呢?”颜渊说:“请问应该怎样做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说:“回虽然不聪敏,但肯定会照着老师的话去做 。”
文章插图
通过《论语》的学习,有一点我们可以比较深刻的认识到,“礼”所重视的应该是内心的仁,而不应该是外表的形式 。克己复礼即是约己归仁 。“归仁”偏重于内心的修养 。“复礼”则多体现在处事之表象,并有工夫可循,最后从表象再反映出其意义 。如果能约束自己的视、听、言、动能一一符合礼的要求,以礼之规范视、听、言、动也是修养内心的过程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于约束抑制中得见己心之自由广大,于恭敬辞让中得见己心之恻怛高明”,以此循环往复,不断修行,天下之大,凡所接触,全与己心痛痒相关,血脉相通,而“天下归仁”之境界,即于此而达 。岂只在社会现行礼俗之细节处规行矩步,而便谓之“约礼”?
文章插图
也许有人会说,什么“克已复礼为仁”对于现如今的教育或社会发展能有什么帮助或指导?有必要费那心思去考虑这些问题?其实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全民素质提升的问题一样存在,简单说,“克已”无论在任何情况都是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把这个目标抛弃掉 。而“复礼”中的“礼”可以是传统文化中以仁智礼义信为内含的外在表现,也可以是新文化所提倡的守初心、尽职尽责的优良表现 。“克已复礼”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摒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任何时候都不落伍 。
- 不闻机声下一句是什么 不闻机杼声下一句是什么
- 乘凉的意思是什么
- 波涛如怒的上一句是什么
- 《骆驼祥子》夏太太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 蹦蹦跳跳跳的意思是什么 蹦蹦跳跳的意思是什么
- 树头花落未成荫的上一句是什么
- 硅酸钠的用途是什么
- 居安思危下一句是什么
- 客舍,汉语词汇,拼音是kshè,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客舍的意思是什么
- 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是什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