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告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柔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夕祭、巧夕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祈求姻缘,民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守令人感动,所以七夕节布满了浪漫的气息 。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织女是一个漂亮智慧、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得到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此外还祈求赏给自己美满的姻缘 。
看一下古代是怎么过七夕的呢?
西汉时期,七夕这一天,皇宫的宫女集中展示刺绣、针线活等女红手艺,向月神祭拜,祈求心灵手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这一天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意思是汉朝的宫女常常在七月七日这天,在开襟楼拿丝线穿各式各样的针孔,当时的人们纷纷效仿 。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可见南北朝时,南方七夕乞巧仪式已颇为复杂,不仅要拜祭牵牛织女二星、月下穿针,还要在庭中摆放瓜果,而根据蜘蛛所结网判断是否“得巧”的习俗也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宫中甚至还要做七夕这天设专门的“乞巧楼”,嫔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线穿九孔针乞巧 。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 。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然后,她们把事先预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谁穿得最慢地称为“输巧” 。
“输巧”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 。”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 。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予,以示友情 。
- 豆干应该怎么做好吃?
- 和女生如何聊天不把话题聊死
- 七夕约会装穿什么怎么搭配
- 时间的感悟唯美语录经典
- 没学历好找工作吗 没学历怎么找工作
- 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什么意思,有因必有果的哲理句子
- 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什么意思,百因必有果 你的报应就是我什么意思
- 七夕情人节的句子
- 追女孩的话
- 七夕对爱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