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抹胸演变史 内衣抹胸是什么意思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保护胸腹的贴身内衣 。肚兜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胜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 。绣花肚兜常见刺绣,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 。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一些花鸟鱼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
汉朝时称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 。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且多以“爱情”为主题,很少出现素色面料 。
魏晋时期称为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 。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 。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 。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 。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 。
宋代时正是命名为抹胸 。用纽扣或带子系结 。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 。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
元代称为合欢襟 。它的主要特点是由后向前系束 。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 。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
明代称为主腰 。外形与背心相似 。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 。
到了清代,被称为“抹胸”又称“肚兜” 。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 。材质以棉、丝绸居多 。
【古代抹胸演变史 内衣抹胸是什么意思】如今,抹胸称为女性内搭服饰不可或缺的,既可以给女性带来安全与舒适感,又可以散发迷人女人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