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金瓷器如何鉴定图片,描金瓷器怎么鉴定图片,描金瓷!波斯文的瓷器出自哪里

描金瓷器如何鉴定图片,描金瓷器怎么鉴定图片,描金瓷
金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 。明代及清代早期,金彩是箔成粉,加少量矾红或西洋赤尾助融剂,加胶少许,指用笔蘸金粉在釉面上描画花纹,经700°C至800°C的炉火烘烤而成,但尚须用玛瑙石抛光,才会金光熠熠,故名“金彩” 。
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 。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 。”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 。
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却无法与定窑相比 。明清景德镇窑的蓝釉、红釉、洒蓝釉和乌金釉上描绘金彩、五彩和广东的广彩瓷器上均有金彩装饰,但金彩不牢固 。清代后期,从国外传来金水工艺,直接用毛笔蘸之涂绘,烘烧后即成金彩,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陶瓷工艺 。
中国瓷器拍卖价格
2008年中国前十大高价排行,清代乾隆官窑占,粉彩,一件青花;明代瓷器占三件,分别为钧窑、釉里红和甜白釉,年代皆集中在15世纪前半的明代初期;南宋官窑两件,元代青花一件,虽仍以明清官窑瓷器为多数,清代彩瓷也占一定比例,但已较往年减少,反之,宋元瓷器所占比例较往年提高 。
此外,单色釉瓷器达三件、青花两件、窑变釉一件,居最高价者为南宋官窑等,由此数点观之,显示出中国瓷器市场益形多元,藏家买主购藏视野更加开阔,陶瓷相关知识更加深入 。成交价与去年相比大体相若,成交地点仍以香港七件占大多数,其次中国两件,纽约一件,香港高价瓷器的国际市场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
至于成交时间则有八件落在上半年的春拍,两件在秋拍,符合去年9月中旬后,全球性金融风暴爆发影响艺术市场交易的事实 。十大高价瓷器详细介绍如下 。
第一名为香港苏富比4月11日编号2601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高22.5厘米),小口,细长颈,丰肩,圆腹,全器满施如丝缎般饱满的粉青色釉,釉厚度在肩膀和足部变薄,故产生金线般的细长龟裂纹,器底刻写「玉津园」三字,刻划处发现朱砂颜料残留,失去碟形口的长颈边缘与器底镶有金边,购藏于二次大战前的日本关西 。
1978年10月15日~11月12日曾于大阪市立美术馆「宋元美术」特展展出,原估价待询,底价超过5,500万港元,成交价6,752万7,500港元 。
第二名为香港佳士得12月3日编号2388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高45.7厘米),器颈与器腹通体在粉红色地上,以各色粉彩描绘姿态各异的蝴蝶飞舞于各种折枝花卉间,粉红色地上满施轧道纹样,口沿处另饰黄地紫花,肩部饰如意云饰带,近足处饰含纹样之花瓣形饰带,为目前仅见例子 。
此瓶源于19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阿尔弗雷得?莫里森(Alfred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旧藏,阿尔弗雷得为英国19世纪平民首富纺织业大亨詹姆斯次子并继承家业,毕生致力于艺术收藏 。放山居珍藏传至约翰?莫里森手中时,此拍品方由英国学者詹宁斯(SoameJenyns)收录于其1951年的著作《LaterChinesePorcelain》中,预估价4,500万~6,000万港元,成交价5,330万港元 。
第三名为香港苏富比4月11日编号2508的15世纪明代〈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高22厘米、径28.2厘米),圈足微外撇,全器施天青色乳浊釉,口沿釉薄呈铁褐色,内外壁有明显的蚯蚓走泥痕,盆底有五圆孔,圈足内露胎呈深褐色,并有数字「二」戳印纹,为戴福保旧藏,1985年5月21日香港苏富比上拍,收录于2005年出版的《乐山堂藏瓷》 。
仰钟式器形在钧窑花盆中少见,器形、釉色、戳印数字皆相同的例子可见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其它同器形但施紫红釉且尺寸不一的数字钧窑花盆可见于日本出光美术馆和台北故宫 。原估价待询,成交价3,952万7,500港元 。
第四名为香港佳士得5月27日编号1566明洪武〈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高15.2厘米),小口出沿,短颈,扁球形腹,平底 。一侧有流,小口,包金,无执柄 。通体釉里红纹饰,口下饰莲瓣纹、忍冬纹,肩饰云头纹,腹绘竹、梅和牡丹纹,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 。
釉色洁白莹润,发色鲜明艳丽,原为RuthDreyfus所藏,后由赛克勒博士(Dr.ArthurM.Sackler)收藏,1994年12月1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卖 。军持是梵语「kundika」的音译,为佛教僧侣和伊斯兰教徒饮水或净手所用的盛水用具 。军持属于外销瓷,明初洪武年间虽然一度实行海禁,但瓷器的出口却没有停止,作为宗教器物的军持远销到亚洲、非洲和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
在东南亚就有釉里红和其它品种的军持出土,表明了当时东南亚地区的教徒对中国军持的赏识 。原估价待询,成交价3,392万7,500港元 。
第五名为香港佳士得5月27日编号1582清乾隆〈御制青花跃龙捧寿六方尊〉(高51厘米),器呈六方形,撇口,细长颈,颈饰螭龙耳,垂鼓肩,敛腹,底足外撇,通体以钴蓝青花描绘各式纹样,口沿、肩及足墙均饰回纹,颈上下饰如意纹和莲纹,中间饰篆体「寿」字,腹绘五爪龙抱篆体「寿」字珠宝,近足处绘蝉纹、螭龙纹和连珠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为乾隆督陶官唐英设计创新作品,乾隆七年的清宫档案中有相关记载,北京故宫收有一相同对象 。
1998年11月香港佳士得和1994年香港苏富比分别拍出相同器形和纹样的黄地青花物件,先后经戴福保和EvelynAnnenbergHall收藏 。原估价待询,成交价3,280万7,500港元 。
第六名为香港苏富比4月11日编号2821清乾隆〈黄地轧道锦纹粉彩开光式「婴戏龙舟」图螭龙耳扁壶〉一对(高26.4厘米),平底扁壶具两螭龙耳,两面于绘各式花卉并轧道装饰的黄地上开光,开光内以各色粉彩细描河面上众孩童协力竞渡的两艘龙舟,河岸旁亭台里挤满其它看热闹的孩童,有的舞龙、放风筝,有的提灯笼、放鞭炮、鼓奏乐器,活泼热闹,为乾隆时期仅见的粉彩扁壶器形 。
其它乾隆时期粉彩扁壶于器形上同中有异,有的有三口,有的具窄足,有的为方底 。原估价待询,成交价3,168万7,500港元 。
第七名为北京翰海5月11日编号2183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高28.1厘米),由内瓶、外瓶和底座分别烧制后组成,内外瓶套合后放于瓶座上,座上突起处嵌入内瓶底部凹槽,内瓶因此可旋转,内瓶上部即外露的瓶口与瓶颈 。
口外撇,粗颈,溜肩,鼓腹,圈足,器表以粉青釉为地,自上至下以金彩描绘蕉叶纹、如意云头纹、花瓣形纹、仰覆洋莲纹等,并于器腹四面椭圆形开光,开光内镂空雕粉彩荷花与荷叶,可透视白地内胆上所绘之粉彩采莲图 。颈部堆塑四童子,分着金红、浅绿、粉紫和天蓝色衣服,外底具「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原估价待询,成交价人民币2,133万6,000元 。
第八名为香港苏富比4月11日编号2927元〈青花缠枝牡丹「海马」图狮钮盖罐〉(含盖高42厘米,罐高31.8厘米),胎体厚重,唇口,束颈,丰肩,鼓腹,白胎上以浓艳钴蓝釉绘饰多层隔弦纹饰带,唇口下饰朵花菱形纹,束颈处饰卷草纹,颈下端隔环状突起饰缠枝带叶莲花纹;丰肩处饰内含海马纹如意云头,马匹姿态各异,奔腾于水波翻涌的海面上,肩两旁贴狮形铺首,腹部另饰带叶折枝牡丹纹,盛开的牡丹正侧俯仰交错,近足处再饰卷草纹和花瓣形纹,底部露胎呈烧后火石红 。此罐后配一狮盖,纹样大方,气势磅礴 。
曾于1977年假东京三越百货店「东洋の染付」展出,1978年假大阪市立美术馆「宋元の美术」展出,1985年假大阪东洋陶磁美术馆「元の染付展」展出,收录于1974年东京出版《陶磁大系》第41册、1976年东京出版《茧山龙泉堂七十周年》第一册、1978年东京出版佐藤雅着《中国陶磁史》、1980年东京出版《宋元の美术》、1981年东京出版《世界陶磁全集》第13册和1998年北京出版叶佩兰着《元代瓷器》 。
无盖的类似对象可见于土耳其伊斯坦堡炮门宫博物馆、英国牛津艾胥莫里安博物馆,缺颈的类似残件可见1963年12月3日伦敦苏富比拍卖,同样装饰题材的梅瓶可见于土耳其伊斯坦堡炮门宫博物馆 。预估价2,000万~3,000万港元,成交价2,272万7,500港元 。
第九名为中国嘉德4月27日编号2110南宋〈官窑琮式瓶〉(高19.5厘米),器形仿新石器时代良渚玉器作玉琮造型,圆身方角,四角皆分五节,釉色灰青,厚润如堆脂,釉光盈润,釉面出现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于烧窑后出现的金丝铁线大小开片,采垫烧法烧制,故底足露胎现出一圈含铁量高的黑褐色「铁足」,典雅稳重 。
类似对象可见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和台北故宫 。曾先后于1995年10月7日和2006年6月26日的北京翰海拍卖,预估价人民币1,800万~2,500万元,成交价人民币2,016万元 。
第十名为纽约佳士得9月17日编号245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牡丹纹梅瓶〉(高32.4厘米),器形饱满端整,口沿下方刻画一圈内含花卉的如意云头纹,器腹通体刻画缠枝牡丹纹,近足处则刻画卷叶纹饰带,之后于全器覆盖永乐时期独创的甜白釉,纹样若隐若现,甚具韵致,较小的类似对象分见于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 。
预估价60万~80万美元,成交价277万500美元 。祝你好运
瓷器的十大排名是什么?
瓷器是由瓷石、高、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器 。瓷器的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 。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 。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高级瓷器茶具 。
一、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二、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2005年,这件瓷器将青花瓷推举到了一个难以到达的高度,创下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最高纪录,五年来,其榜首之位从未被撼动 。作为中国青花瓷的代表作,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确实将“青花瓷”的价值诠释的十分全面 。
四、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五、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这件精美的天青釉葵花洗掀起激烈的竞标大战,8位竞标者的出价此起彼伏,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最终被一位不明身份的电话买家收入囊中 。七、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八、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暗刻松石绿釉如意双耳尊民国粉彩双耳尊,这是一件十分具有争议的瓷器,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对它持有怀疑态度 。这是一件神奇的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史上,辈分较小 。在上拍前其估价仅800美元,然而在中国人的血拼之后,飙升至16,000,000美元,加上佣金是18,002,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亿2千万,以超过估价22,500倍制造了中国艺术品在西方市场的奇迹 。
九、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件瓷器的话,那便是“秀丽” 。此件物品为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 。器高16.5厘米,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雅致婉丽 。瓶身腹部绘主题图案“花石锦鸡图”(锦鸡又名金鸡,是雉类中最为漂亮的种类之一,也是我国独有的珍贵品种),寓意锦上添花 。锦鸡栖立于树干之上,侧旁以粉红花卉、玲珑洞石相衬,另一面空白处墨彩题诗:“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与画面相得益彰 。引首朱文“佳丽”印,句尾白文“翠辅”印,瓶底足内书双方栏“乾隆年制”四字蓝料彩款识 。十、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葫芦”在我国亦有“福禄”之意,寓意吉祥,其形态总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此件天价瓶形状便是葫芦形,上部呈圆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 。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 。器青花红彩为饰,青花绘海水纹,红彩绘龙纹、藏传佛教吉祥图案八宝纹中的宝伞纹、金鱼纹 。汹涌澎湃的海水,红彩蛟龙闹海,飞腾其间,勇猛矫健,有叱咤风云之势 。器辅以青花绘缠枝花卉纹、回纹等 。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

如何修复清代瓷器描金边缘
刷在瓷器上800度烧,最后抛光不建议修复,再蒜汁调和金粉,传世之特征 。先将金箔研磨成粉
解决方案2:
把黄金打成粉,再用胶水粘上就可以了
更多请到国家文化艺术品网http://www.cnartn.org/
瓷器最早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瓷器的前身是原瓷,它是由陶瓷器过渡的产物 。中国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 。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 。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 。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 。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 。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 。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 。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 。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 。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 。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 。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 。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 。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 。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 。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 。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 。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 。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 。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 。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 。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 。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 。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 。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 。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 。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 。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 。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 。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 。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 。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 。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 。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 。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 。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 。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 。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 。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 。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 。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如果是真的,可就值钱啦!
可底部怎么会有公元3年呢?
那时候还不是公元纪年哦!
民国的霁蓝釉和清代的霁蓝釉的区别在哪里
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有盛誉的一个朝代 。不仅其青花的分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 。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鉴识要领 。
要识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 。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不同,除极少量的浆胎瓷器外,一般的康熙瓷胎质均是坚硬精细,胎体厚重,少杂质,含铁成分非常少,所以,胎色非常洁白,官窑瓷尤甚 。但因属手工淘胎,不可能细如粉状,因此,细察仍可见颗粒状以及底部有点点黑色铁质沉淀和缩釉点 。这也是鉴识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康熙瓷的釉质非常坚密,釉胎的结合特别好,釉面极其光润 。康熙朝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是一致的;在制作上,凡康熙瓷的器底均能见到明显的旋纹痕;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个时期圈足的特定作法,比如,早期制品的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数有缺损;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凡有两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都极为挺直,等等 。
到康熙朝时,一道釉器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向着色彩多样的方向发展了 。在一种釉色中,又可以分出几种色调,因此,品种十分丰富 。主要有白釉、祭红釉、豇豆红釉、郎窑红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茄表蓝釉,和黄釉、绿釉、酱釉、黑釉、豆青釉、茄皮紫釉等 。现择其要者而分述之 。
豇豆红釉 。这是本朝红釉器中最名贵品种之一,因其釉色如豇豆而名 。它在高温铜红釉中烧成难度极大,故少有大件器 。一般器内为白釉,外壁由工匠用吹釉法,以竹管蒙上细纱,分几次将釉料均匀地吹于器物外壁后高温烧成 。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和烧成焰性的影响,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现象以及有点点绿斑 。这既点缀了器物之美,又成了鉴识的一个特征 。豇豆红仿制极难,雍正时已不纯正 。清末、民国初的仿品,均未能达真品的幽雅娇艳,往往偏于灰暗,水渍刻板,且少见绿色苔点 。
郎窑红 。在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外,数深艳的郎窑红最为名贵了 。此类瓷器釉质肥厚,色泽浓艳奔放,多大件器,多见瓶类器 。其特征是釉面光亮,器物内外均有开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底部为透明的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有本色红釉底,但绝无白底;凡郎窑红器,均无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窑器 。后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征都到位,仔细观察,可看出破绽 。
霁红 。又称祭红、鲜红,此类釉器,大都系官窑祭器 。其釉色,不像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似豇豆红的柔润淡雅,而是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桔皮 。底为白色,且大都有款,上以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双圈楷书款 。现代仿品较难仿出桔皮釉纹,这是辨别要领 。当代高仿品的字体和釉色可以貎似,但青花料非古代呈色,且红釉色调发飘,另有作旧之痕,仔细辨认,可以鉴别 。
霁蓝釉,瓷器釉色名 。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 。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 。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 。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 。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 。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2011年厦门谦记古美术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以545.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将其拍下 。这一成交价刷新了霁蓝釉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
洒蓝 。此种釉器系仿宣德的品种,是将以钴为着色剂的洒蓝釉喷吹在坯体上,犹如洒落的水点(因而也叫“鱼子蓝”),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 。除少数有官窑款外,多系民窑无款 。多数辅以描金装饰,尤以洒蓝开光描金为多,但描金部分常因时间久远而剥落褪脱,致使文字和图案模糊不清 。因烧造容易,后世仿品较多,但可从其器形、图案纹饰和制作特点来加以鉴别 。有的有补描金彩的现象,仔细观察,可发现所描有不能吻合之处 。
此外,天蓝釉呈晴天蓝空之色,呈色浅淡,而雍正略深,乾隆时在积釉处微泛淡黄绿 。大多是官窑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且无大器 。后仿品在胎、釉上与真品有较大差距;霁蓝釉器也是釉呈失透,釉面如桔皮,色泽匀润稳定 。多官窑制品 。碗、瓶类器内壁施透明釉,外壁施蓝釉,唯盘类器有里外均施蓝釉的;康熙黄釉器均属官窑,以仿宣德、弘治为多,但在造型上有区别,只要能把握时代特征,不难鉴别 。此外,康熙黄釉较弘治偏深;
大明五彩瓷是怎么发展的?
明代中叶成化出现斗彩,成化斗彩时就称之为五彩(斗彩这个词是晚期才出现的),成彩(斗彩)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个风格的突变,这个突变就使它与五彩有所剥离 。

明中期以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五彩都非常少见,不怎么生产,当时瓷器是青花的天下,彩瓷主要以斗彩为主 。主要原因:当时的青花从成本上控制了整个市场,青花便宜,五彩生产起来比较昂贵,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便宜最能够占领市场的上风 。



嘉靖万历以后,五彩瓷骤然增加,主要原因:一个是和嘉靖笃信道教有关,另一个是由于商业发展市场繁荣民间活跃,于是媚俗不可阻挡 。



明朝五彩瓷器的特点:1、明朝的五彩都叫青花五彩,它还离不开青花,此时五彩上的蓝色是以青花来表现的,先釉下青花烧制好后,再在釉上挂彩,二次进窑烧造;明代五彩主要以红绿两色为主,明代整整200多年,只有万历时期,五彩可以和青花抗衡,占据了半壁江山 。主要原因:首先是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充斥市井,整个社会崇尚奢靡,五彩显得比青花热烈,大红大绿显得富贵;其次文化的审美趋势,比较直白,大部分人都会认同五彩的热烈 。


清代瓷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清代是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了前所未有峰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 。
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入关,他是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在位17年 。他在位的这段时期,正是清朝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的时期 。
1651年,清室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等器 。北京雍和宫藏有1651年江西监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窑青花云龙纹香炉 。
【描金瓷器如何鉴定图片,描金瓷器怎么鉴定图片,描金瓷!波斯文的瓷器出自哪里】由此推断,顺治官窑瓷器制作年代大部分应晚于1651年,属顺治晚期的作品,且产量很少 。
顺治官窑器品种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黄釉、蓝釉、酱釉、白釉等 。而民窑器烧造有青花、五彩瓷等,其中品种和数量较多的是青花瓷 。
顺治一朝时间较短,且处于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转变时期,故这一时期的无款瓷器常被笼统地称为“明末清初”瓷 。
顺治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有些沿袭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筒花觚、洗口兽耳瓶等 。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多为砂底 。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鸭蛋壳色 。
顺治民窑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干支纪年款 。顺治时期民窑瓷器器形有筒瓶、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莲子罐、香炉、筒式香炉、笔筒、碗、盘、碟、杯等 。
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 。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 。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具有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臧窑”、“郎窑”等 。
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 。
康熙五彩釉瓷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 。
模仿前代名瓷也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点,如在造型上模仿古代铜器,在风格特点上模仿各大名窑的釉色纹饰等 。这种模仿,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多种颜色釉的出现,如“臧窑”出产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浇黄等 。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 。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
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 。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 。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和的彩料渲染 。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 。
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古装人物、神仙罗汉、仕女美妇等 。
雍正时期是清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 。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 。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
清宫珍藏的雍正粉彩镂空团寿盖盒,通高13.2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12.9厘米,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钮,圈足 。盒内设9格,外壁以粉彩描绘缠枝花纹 。
盖面先镂空缠枝莲纹,莲朵中心镂空团“寿”字,再以粉彩描绘 。口沿涂金彩,近足处绘双重莲瓣纹,圈足外墙绘回纹 。足内施孔雀绿釉,外底中心青花双圈内留白,以青花料篆书“雍正年制”双行4字款 。此盒以镂空加彩绘技法进行装饰,而且镂空技法娴熟,彩绘笔触细腻,堪称雍正粉彩瓷器中殊为少见的作品 。
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 。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
1728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 。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 。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 。
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57条之多 。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 。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6字3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 。民窑署字较草率,喜用雍正朝官窑瓷器以造型端庄、做工精细著称 。如雍正青花八宝勾云纹高足盅,高8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3.8厘米,盅撇口,弧腹,外撇高足 。盅里光素,外绘青花纹饰,分别为云托八宝、缠枝花 。足内边沿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6字楷书款 。
此瓶造型秀丽,构图疏密得当,工艺精巧 。青花画风仿明永乐、宣德风格,以点染的重笔模仿铁结晶斑点,于清秀中显露出古朴刚劲之风 。图案中的祥云,在传统文化中均属于吉祥图案,寓意福寿吉祥,为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杰出之作 。
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 。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成为清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 。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怪诞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
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 。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几可乱真 。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
乾隆时期,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但产品的质量却不如前代 。并且还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 。
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 。
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 。乾隆时生产出精美的粉彩勾莲纹翎管,高4.3至6厘米,口径1.3至1.8厘米 。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 。
清宫御用瓷器乾隆粉彩三秋图笔筒,高1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7厘米 。底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 。
笔筒为六方形,口沿描金,外壁6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榴》、隶书《咏山茶》、篆书《咏菊花》诗三首,均为皇帝亲笔御书 。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实,合称“三秋”图 。
珐琅彩瓷在乾隆年间极为盛行,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 。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
如乾隆珐琅彩福寿双耳瓶,高17厘米,口径4.2厘米,足径4.4厘米,盘口、细颈、硕腹、颈部有双耳、颈部图案和腹部分开,以图案花面为主,腹部饰葫芦和蝙蝠为主,寓意福寿双全,底部蓝料款“乾隆年制”4字,外加双方框 。
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 。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创新 。
嘉庆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 。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 。
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 。此时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 。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 。
道光时期,陶瓷业随着国势衰微,其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亦不如从前 。
道光瓷器的造型特点比较明显 。一是外形比较笨拙,缺乏灵性;二是线型不够圆润,板滞生硬;三是足脊多不平整 。装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有形无神,构图零乱 。但唯一例外的是“慎德堂”款的御用粉彩器皿,极为精美,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镇所产的器皿上以3字直款最为稀少,款多为抹红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为装饰 。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 。“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 。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 。
同治黄地蓝寿字纹盘,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瓷器之一,此盘高5.1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10.4厘米 。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 。里饰黄釉地蓝彩篆书“寿”字纹,以盘心团“寿”字为中心,由里向外排列4周,每周字数不同,但书写疏密一致 。外壁饰白釉地粉彩折枝花卉纹3组 。足内施白釉书红彩“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
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是比较繁荣的时期 。
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有仿古亦有创新 。如荷叶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 。
青花精品极少见,多数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使用一种“洋蓝”,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用线软弱散乱 。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 。
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 。
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姿多彩,也由于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于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