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个字,看透一个人】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 , 知人知面不知心” , 说是八字土重的是观人不易 。孔子却自有一套观人法 , 子曰:“视其所以 , 观其所由 ,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从人是八字土重的行为上看 , 从人是八字土重的动机上分析 , 再考察他安心于何处 。这样的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这句话蕴含着孔子观人的三层次 。
以——视其所以
首先是视其所以 , 看他做了些什么 , 呈现出来的是善事还是恶事 。这是评价的基础 , 即看人不要先去预推其动机的善恶 , 先看行为本身的伦理价值 。在这个层次上先不要着急去强调他的动机 , 不然好心办了坏事 , 似乎可以得到原谅 , 这不符合公正的原则 。因为恶的行为可能有好的动机 , 但造成了实际的伤害 。这就是古人讲的“取人之善 , 当据其迹 , 不必深究其心” 。第一个层次强调对行为要以实际所为评价为主 , 动机考察为辅 。
文章插图
由——观其所由
问题是 , 行为带有隐蔽性与实效性 , 动机上也存在故意与过失 。善的行为可能出于伪装 , 恶的行为也可能出于过失 。这就进入了第二个层次 , 观其所由 。首先 , 在对待恶的行为有善的动机与过失上 , 孔子认为在后果上必须负责 。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亏 , 人人都看得见 。人不可能不犯错 , 关键是犯错后能及时纠正 , 所以孔子赞扬颜回“不贰过” 。其次是在对待善的动机上 , 孔子认为必须甄别真心为善、伪装为善、忍着为善三种情况 。真心为善自不必论 , 伪装为善是心怀异图 , 假装为善 , 其伪装本身就降低了道德价值 。如康德所言 , 经过思量计较而为善是没有道德价值的 。重点在忍着为善如何看待 , 因为一时忍着为善仍存在“此时动机为善 , 彼时动机为恶”的可能 。这就引出了孔子观人的第三个层次 , 察其所安 。
文章插图
安——察其所安
察 , 则更进一步深入观察他人心之所安 。这为“忍着为善”提供了解决方案 , 如做善事 , 其动机也是纯正的 , 但却非自己乐于做的 。比如灾难捐款 , 众人皆捐 , 我亦捐之 , 却是环境与时势使然 , 内心并不很乐于做 , 也不反感 , 其慈善之心非一贯的 , 非“安”于此 。察其所安 , 实际上是看一个人的心承载在什么东西上能使他快乐 。
察其所安 , 就是说要清楚一个人的心理寄托在哪里 。我们知道 , 有的人每天上班干劲十足 , 充满了豪情壮志 , 总希望自己将来有所成就 , 而另外还有些人则喜欢恬淡的生活 , 追求安逸 , 所以不同的人 , 其人生追求也不一样 。交朋友 , 我们必须知道对方的追求是什么 , 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里的“察”是详细考察的意思 , 表明对方安于什么样的生活必须是要认真对待的 。毕竟“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 , 不是一类人 , 是很难长久相处的 。于是 , 看一个人 , 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他喜欢和哪些人在一起 , 得知他自己的心理寄托在何处 , 这样判别一个人 , 就多少有些靠谱了 。
所以从行为、动机 , 以及所乐之事三个递进层次去观察一个人 , 这个人是隐藏不了的 。这就从深层次揭示了人的行为与动机 , 从时空上全方位整体考量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 , 人世间人人皆在追求一个“安”字 , 安在什么载体上 , 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ID:rufengdajia)
- 相学:观相五法,看透你的福禄寿禧
- 关于看透世间沧桑的悲凉句子
- 合八字合了四个字 八字合婚合了三个字结婚好不好合不合啊?
- 2015年11月10日:崇祯皇帝测字,分别写了友、有、酉三个字,算命先生拆解后明亡
- 三个字的俗语有哪些?《三个动作破八字俗语》
- 八字配婚:你知道孔子曾经用易经占卜算命吗
- 梁启超:人,看透不如看轻;事,看破不如看淡
- 《周易》十句话,读懂天道人道,看透得失祸福
- 看透了人情冷暖的说说 做人还是腹黑点好
- 绿什么 绿什么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