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历来都是来赞颂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的主人公 。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文章插图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文章插图
甚至在《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昭襄王就成了一个贪婪愚蠢的反面人物,来反衬蔺相如光辉万丈的正面形象 。
但是现在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再来复盘,觉得这个事还是有点意思的
从外交上来看蔺相如作为一个使者,出使外国,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面子!就是赵国的国家形象 。
所谓外交无小事,使者到了外国国都,一举一动都需要注意,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国家形象 。
这块和氏璧就是赵国的面子!
一块和氏璧换十五个城池,这话一听就不靠谱,但是你必须去,去了必须要回来,如果和氏璧没带回来,赵国就丢了面子,进而会影响军民的自信心,如果秦国在做一些舆论攻势,那赵国很容易分崩离析的 。
所以从外交上来看,和氏璧必须带回来 。
蔺相如也做到了,而且还狠狠地打了秦昭襄王的脸 。
从战略上来看秦昭襄王即位后,文以范雎为相,实施“远交近攻”;武以白起为帅,对外用兵 。
到了秦昭襄王的时候,秦国已得了巴蜀和黔中,并多次大败楚军,一统六国指日可待了 。
而与秦国接壤的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国力也是大增,到赵惠文王的时候,更是“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隐隐和秦国有分庭抗礼之势 。
所以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就是赵国了 。
但是也不可能直接开打吧,于是秦昭襄王可能就会想办法试探虚实了 。
赵国意外得到和氏璧(是不是秦国故意放过去的暂且不论),秦国就提出来要用城池交换和氏璧 。这个行为很有可能就是在试探赵国 。
如果赵国直接答应,那不用说,直接可以灭之;
如果赵国不答应,有底气,那就得缓缓,想想其他办法;
如果赵国犹豫了,那就是有机会,说明赵国没有表面上那么强了 。
赵国什么反应呢?
面对秦国的信函,国君犹豫不决,臣子束手无策,最后只能强提小小的门客蔺相如为大使,去秦国 。
蔺相如可能是很厉害 。
但是哪有临时提拔一个不知名的人去出使外国的?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
仅此一举,高下立判 。
蔺相如到秦国再怎么怒发冲冠、玉石俱焚,都是在强撑脸面啊 。
不管和氏璧能不能拿回来,秦昭襄王都已经明白赵国就是外强中干 。
之后蔺相如设法偷换和氏璧,然后完璧归赵,算是做到了幸不辱命 。
而秦国应该也已经摸清楚了赵国的实力,主要是搞明白了赵国君臣的能力 。
总的来说所以我认为“完璧归赵”是赵国赢了,赢得了面子 。秦国是输了,秦昭襄王简直颜面扫地 。
但是再往后看呢,最终的赢家还是秦国 。
那和氏璧到底是不是试探的手段呢?
也可能秦昭襄王就是倚强凌弱,想拿回来和氏璧炫耀,但是赵国君臣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落到秦国人眼中 。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成语“完璧归赵”,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文章插图
璧:指的是“和氏璧” 。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文章插图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文章插图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

文章插图
先了解一下这块值15个城池的贵重的“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块璞玉 。是被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的 。故称为和氏璧 。
和氏,是《韩非子.和氏》中的人物,亦称卞和,是春秋时楚国人 。
卞和得到一块璞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 。
楚厉王让玉工来辨识,玉工认为就是一块石头;楚厉王便以欺骗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
后来到楚武王继位时,和氏又献玉,仍以欺骗罪砍掉了他的右脚 。
待楚文王继位时,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即荆山)下痛哭 。
“三天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
楚文王见和氏哭的如此悲伤,便派人问他 。
卞和说:“吾非悲刖也 。悲夫宝玉而题之于石,真事,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
意思是:我所悲伤的是明明是玉璧,却被人认为是石头;明明是好意,却被认为是欺诳 。
楚文王听了,便派人加工了那块璞玉,果然得到的是一块晶莹的美玉,而且质量极高,是稀有的珍品,于是把它列为楚国的国宝 。称它为“卞和之璧”或“和氏璧” 。
后来,到了战国时代,这块和氏璧落到了赵慧文王的手里 。
“完璧归赵”成语是怎么来的呢?赵国拥有一块“和氏”宝璧的消息,被秦昭襄王知道了,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说愿意以15个城的国土,来交换这块宝璧 。
当时秦国强,赵国弱 。赵王明知秦王是想用阴谋骗取和氏璧,但又不管拒绝 。
便和大臣们再三商议,想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 。
这时有一位叫蔺相如的门客,表示愿意去办这件外交大事 。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的人,便同意他为使者,派他带着宝贝到秦国去 。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 。
秦王看到宝璧,非常高兴,还叫大臣和后妃们一个个传递着欣赏,满口赞好,却绝口不提换城之事 。
蔺相如见状,便说:“这件名闻天下的宝璧确实是好,可惜还有一点点小毛病 。”
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叫他指出毛病在哪里 。
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退几步,靠近柱子站立 。
他怒气冲天,严厉指责秦王不讲信义 。揭露了秦王假意用15个城池来骗取宝璧的阴谋 。
秦王又羞又恼,想叫武士来强抢宝璧 。
蔺相如早已料到这一招 。他一面威胁道:“大王若要强逼我,我宁愿把脑袋和宝璧一同撞碎 。”一面做势向柱子撞去 。
秦王真的害怕心爱的宝璧要被撞碎,赶紧叫人劝阻,连声道歉,并且答应把15个城池划给赵国 。
蔺相如说:“赵王派我把宝璧送来是很隆重的 。曾经斋戒五天 。大王也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接收典礼才是 。”
秦王无奈,只好同意 。
蔺相如回到寓所,立即安排随从抄小路把璧送回了赵国 。
五天后,蔺相如去见秦王 。
秦王知道宝贝己被送走的秘密送回赵国,非常生气 。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杀死蔺相如吧,为了没有骗得宝贝而杀赵国的使者,这件事传出去可并不十分光彩 。
发兵进攻赵国吧,事情闹大了,更要被各国笑话 。
秦王便放走了蔺相如,再也不提这事了 。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带来的启示 。1、遇到“敌强我弱”的局面,要冷静地分析事情发展规律,运用相应的对策和对方斡旋 。
2、做事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 。
面对强势,要有勇气与之抗衡,同时做事情应当灵活,随机应变,用机智与强势力抗衡 。
3、抓住对手的弱点和软肋,才能化险为夷 。
4、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要做小人做的事,不守信用 。
蔺相如敢以出使秦国是他的勇,
从秦王的手中重新要回和氏璧,是他的谋 。
蔺相如用5天戒斋的借口,给自己赢得了“完璧归赵”的时间 。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赢了吗】蔺相如抓住了秦王不敢随意杀死使者的想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