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用其虚,人用其心;为而不争,人生安泰!







道用其虚,用之无穷


太上曰: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意思是: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能被人使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空虚)在起作用 。


一些器物,比如酒杯和茶壶,它们有用的部分,不是有形有象的实体部分,而是实体围成的空虚部分 。


酒杯和茶壶如果变成实心的,就不能用来盛酒盛水,也就失去了效用 。


道的应用也是如此,道法自然,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够有规律地运作,就是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好像是“虚无”的道在起作用 。


太上老祖对道的应用,有个很好的比喻,他把道比作天地之间的,一个巨大的风箱,这风箱正是因为内部空虚,所以,只要拉动就可以鼓风,并且不会枯竭,越鼓动风越多 。


“一盅可饮千瓶酒,饮尽百川仍是壶 。”


一个酒盅,可以用来畅饮一千瓶酒;一个茶壶,可以用来畅饮一百条河的河水 。


天地万物,皆在道中 。
【道用其虚,人用其心;为而不争,人生安泰!】

大道之用,无穷无尽,不会盈满,用太上老祖的话说,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空虚而能量无限(“不屈”),用之无穷(“愈出”) 。





人用其心,致虚守静


人心也是虚空辽阔的存在,“吾心即是宇宙” 。


人要效法道的精神,就要解除自己心灵的束缚,将自己完全与道融合在一起,始终与道为一 。


太上曰:
“致虚极,守静笃 。”

世间纷纷扰扰,人心很容易被琐事、俗事填满,而处于躁动的状态,所以要及时清空,要“虚” 。


南华祖师有个很好的说法,“虚室生白”,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亮也透不出来 。


“虚”之后才能“静”,静能生慧 。


过去,人们做饭,要烧灶,有个说法,“火心要空” 。


往灶膛里添柴禾,不能添得太多,中间要空起来,因为添实了,空气进不去,没有氧气,火烧不起来,火就不旺,“致虚守静”,也是这个道理 。


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更是挤压了我们的思考空间,诱惑了我们的心性,使我们的心蠢蠢欲动,没有片刻的安宁,只有“致虚守静”,我们的心才能如无形的风般自由自在,才能活在当下 。 





为而不争,人生安泰


明白了“道用其虚”的哲学,在心境上追求“致虚守静”,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妨学太上老祖所说的“为而不争”的态度 。


太上曰: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康熙皇帝晚年时,几个皇子为太子之位争得热火朝天,甚至不择手段 。


四皇子对争还是不争,一时犹豫不决,邬思道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来启发他,叫做“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


这句话的含义是:其他皇子都想着法子讨好皇上的时候,不要去凑这个热闹,处在风口浪尖上,只会招来嫉妒和陷害;要做的恰恰就是不出风头,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出于公心而非私怨的处理各种冲突;太子之位不是靠争,就能争来的,不如守着自己的本分,至少可以避祸 。


结果太子之位给了不争的四皇子(后来的雍正皇帝) 。


不争,并不意味着不努力、不作为 。


不争,是稳健的立身之道 。


不争,看起来是牺牲或退让,事实上所有的后退都孕育着前进,很多时候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


人生之旅,如同横渡江河,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能胜利到达彼岸 。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