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由来

【馒头的由来】明人郎璜《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 。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谮之&1squo;蛮头’,今讹面为馒头也”
馒头初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用 。晋京晰《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 。”三春之初,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俗称冬属阴,夏属阳,春初是阴阳交会之际,祭以馒头,为祷祝一年之风调雨顺 。当初慢头都是带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 。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 。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 。凡以面揉水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姘” 。《名义考》:"以面蒸而食者回&1squo;蒸饼’,又日&1squo;笼饼’,即今馒头 。”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 。当时馒头不仅供观赏,还被列为点心 。
宋时馒头成为大学生经常食用的点心,所以《武林旧事》中称"羊肉馒头&1squo;大学馒头” 。岳坷有《馒头》诗:"几年大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 。公于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枚自莲肤 。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牙齿辜大嚼,流诞才合慰馋奴 。”
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 。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 。
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 。《燕翼话谋灵》:"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者,都谓之馒头 。”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 。
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
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 。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作"馍”"卷子”,也有称作"包子”的 。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鬼子”"汤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