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历史

【茯茶历史】 茯茶 , 因当时所采用的原料来自湖南 , 故又名"湖茶” , 又因在伏天生产 , 也叫"伏茶” , 香气和功效类似"土茯苓” , 因而得名 。约在1644年前后 , 湖南益阳、安化等地的黑毛茶 , 运往陕西泾阳加工成砖型 , 旧称"泾阳砖”、"泾砖” 。泾砖采用手工筑制 , 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 。所谓"发花” , 系指将筑制好的砖片 , 置于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 , 让其砖身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的真菌过程 , 这种黄色的真菌已被初步认定为"冠突散囊菌” 。"冠突散囊菌”一方面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 , 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代谢 , 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各类小分子化合物 。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便由此而生 。这正是它不同于其它茶类或其它黑茶茶品的独特之处 ,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只了解其特殊功效以及生产过程的复杂性 , 而对其生产过程的科学原理和对人体的作用机制茫然不知 , 因而给此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茯砖茶的功能性成分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湖南农业大学已从茯茶中提取特殊功效成分茯茶素A和茯茶素B , 茯砖茶的降脂、降糖、降压功效已得到医学界、茶学界在理论上和临床试验方面的验证和认可 , 因此可以说 , 茯砖茶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降脂降糖降压饮料 , 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因此推测 , 茯茶将是今后城市人群和特殊食物结构地区人群的一类特殊保健饮品 。
茯茶亦如其它黑茶后发酵茶类一样 , 具有越陈口感越好 , 且功能性作用越强的特性 , 这可能与陈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形成并积累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关 。在中国古代 , 中医学就有利用老茶治疗糖尿病的记载 。
老茶是靠时间积累的 , 快速发酵的黑茶虽然在口感上可以与之媲美 , 但功效作用方面则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这就是目前市场上为什么老茶作为黄金之茶而使价格日益飙升的原因 。茯茶生产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1942年 , 湖南安化开始仿照泾阳砖的制法生产茯茶 , 但因发花技术不成熟而宣告失败 , 直到1953年 , 在武汉大学生物系的技术指导下 , 通过多次实验和摸索 , 茯茶生产才获成功 。当时采用的工艺为泾阳砖加工工艺 , 经过烹茶炒制手工筑制金花干燥等工序 , 砖重5.4市斤 。1958年 , 采用机械压制 , 砖身紧结 , 砖面较为平整光滑 。由此结束了几百年手工筑制茯茶的历史 。茯砖的主要生产厂家有湖南省的白沙溪茶厂、湖南省益阳茶厂、湖南省临湘茶厂 。此外 , 还有贵州、江苏、广西、四川等地亦有部分批量生产 。
由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在1953年和1958年加工的手工筑茯茶存世数量极少 , 部分样品在建益阳茶厂时被带到益阳茶厂样品室 , 目前流入市场的大部分集中在广州 。由于当时价格昂贵 , 购置者一般也只有1~2片不等 。该砖用七层黏糊的皮纸作为外包装 , 砖片用麻绳捆成十字形 , 印有"中国茶业公司制造”字样 , 且字体为红色 。早期泾阳砖砖身呈龟背形 , 以利于金花时砖片叠码 , 留出间隙以便于通风透气 , 促进"金花”的生长 。判断不同年代的茯砖茶 ,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1.不同年代的外包装:包括纸的材质、标签字样、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