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 超然世外 , 逍遥自适
庄子的人生观首先立足于解决人的人生困境 , 企图为人类寻找一个摆脱现时社会困境及最终生命困境的途径 。 因此 , 庄子一方面要求鄙弃人间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禄 , 以达到远祸全身、逍遥自适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齐同死生 , 不悦生亦不恶死 , 从而超越死生 , 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
庄子认为 , 要实现最大的精神自由 , 首先要认识到人同自然界其他事物一样 , 都须经历由生至死的过程 , 《大宗师》篇中说:“死生 , 命也 , 其有夜旦之常 , 天也 。 ”既然“死生命也” , 那么面对生死最好的态度就是“安之若命” , 因为“大块载我以形 , 劳我以生 , 佚我以老 , 息我以死”(《大宗师》) , 自然赋予人形体 , 就是要让人生时勤劳 , 老时安逸 , 死时休息 , 这是一个自然而必然的过程 , 所以应当“善吾生”亦“善吾死” , 将生死都看成一件美事 。 如果连生死都可“安之若命” , 那么世俗的情感则更可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去面对 。
《德充符》篇中惠子与庄子争辩“人故无情”的问题 , 惠子认为人无情便不可称为人 , 而庄子则认为包括“好恶”在内的各种情感都会伤身 , 人一旦被生死、好恶等等束缚 , 便会累如倒悬 , 相反 , 如果能齐同生死 , 忘却情感 , 便能不为外物所伤 , 得以“悬解” 。
但人总是要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历史与社会之中的 , 因此更现实的问题还在于如何避免外物对于本性的摧残 , 庄子由此提出了“避世”和“游世”的办法 。 “避世”是比较极端的作法 , 主张遁于山林 , 隐于世外;而“游世”的前提是虚己、无为 , 除此之外 , 还应学会顺应现实和躲避矛盾 , 与外界达成形式上的妥协 , 以做到“不失己” 。
政治观: 人人平等 , 无为而治
庄子的政治观直接来源于对所处时代的体验 。 他所生活的战国中晚期 , 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痛苦 , 权术也将人们的精神推向了险恶境地 。 他认为当时所存在的政治制度、道德法度是完全多馀的 , 如果硬要以道德法度来约束、欺骗百姓 , 则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 因为天地万物的发展都应循其自然之道 , 人与社会也应如此 , 所以庄子提出了废弃君臣之分、复归原始的无君返朴思想 , 并为人们勾画了一个无等级君臣的理想社会 。
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有其鲜明的特点 , 一方面要求返回原始的素朴状态 , 使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 另一方面要求去除等级制度 , 废除仁义道德 , 消除欲望机心 , 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 。
美学文艺观: 法天贵真 , 天然本纯
庄子的美学观直接来源于他的哲学观 , 因此他眼中的美是与“道”合一的境界美 。 人一旦做到“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 , 就能从天地万物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感 , 这在庄子看来才是美的极致 。 因此 , 庄子的美学观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指向 , 一个指向外部形体的自然之美 , 另一个指向内部的无为素朴之美 。
庄子认为 , “天地有大美”的原因在于它能顺应大道 , 自然无为 。 因此在他看来美的本质也在于此 , 保持自身天然本性的事物就是美的 。 庄子也将这种最自然素朴、不加雕琢虚饰的美称为“真” 。 这种“法天贵真”的美学观点不仅表现在反对人工雕琢、追求事物天然本真 , 而且表现在推崇纯真率性、自由不羁的人格上 。 同时也认为虚静恬淡、素朴无为的精神美远远超越于形体之美 。 在其33篇巨著中 , 创造了一大批形极残、德极全之人 。
- 检测|北京地铁14号线七里庄站、郭庄子站人员及环境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专访|睿米特约|专访单永治 李忠华:少量脑出血的机器人辅助手术 积累大宗病例并推动专家共识
- 本文转自:掌上曲靖掌上曲靖讯 “好漂亮的杜鹃花!”路人不断感叹。|师宗杜鹃花开迎春来
- 高庄子|活动轨迹公布!津南区2例阳性病例确诊为轻型
- 庄子养生四法
- 名人庄子是如何养生的呢?
- “大宗低值蛋白资源酶法改性及食品配料制备研究”取得突破
- 庄子|养生看《黄帝内经》,养心看《心经》,养性看《庄子》!
- 大宗菇类选育实现新突破 8个新品种缓解食用菌退化现状
- 掌上曲靖讯 走进丹凤街道山龙村委会河外村|师宗:河外村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