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采访人员孔茜康岩
泗水县戈山片区曾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 历经戈山一役 , 当地居民历经磨难 , 几乎家园尽毁 , 一度“贫中之贫” 。 穷则思变 , 历经几代人的努力 , 如今位于戈山片区的金庄镇卞家庄村 , 踔厉奋发展新貌 , 形成工业、农业、旅游业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 。 村子也从之前的“空壳村”变身村集体收入百万的富裕村 , 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6100元提高至21000元 。
文章图片
曾经困顿
温饱无保障
4月16日 , 春和景明 , 自日兰高速而下沿327国道一路前行 , 绿意盎然的街景、整齐划一的厂区、错落有致的村居映入眼帘 。 如此养眼的新农村面貌 , 很难想象这里曾一度家园尽毁 。
泗水县戈山片区 , 屹立于曲阜、泗水交界之间的红色革命老区 。 抗日战争时期 , 当地居民曾英勇抗击日伪军五次大规模进攻 , 后因频繁袭扰敌人交通线被疯狂报复 。 在戈山一役中 , 敌人残忍清剿 , 致使200余名群众被屠杀 , 房屋烧毁1200余间 , 烧死牲畜近300头 , 酿成骇人听闻的戈山惨案 。
自那以后 , 村民无家园 , 温饱无保障 。 “吃不饱”曾贯穿于卞家庄村60、70后们的儿时记忆 。 “60后们背着煎饼上学 , 一天只敢吃一两个 , 不敢多吃 。 ”48岁的金庄镇卞家庄村党支部委员卞玉柱坦言 , 身为70后 , 自己五六岁时日子仍不好过 , 想吃上一顿炸素丸子都要等家中来客 。
曾经的困顿让当地居民为温饱而奔波 , 整个戈山片区最初种植地瓜、高粱为主 。 “地瓜结得大的有二斤 , 小的时候二两就挖着吃 , 能养家糊口 。 ”卞玉柱说 , 地瓜生长周期长 , 且能不断产出 , 一亩地就能产三四千斤 。 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落地 , 地里农作物的种类也随之增加 , 种上了小麦 , 村民到过年时能吃上一口白面馒头 。
文章图片
穷则思变
村民有存款
卞家庄村可谓是泗水最穷的村 。 除了温饱问题 , 婚嫁也曾是难题 。 因为经济条件差 , 上世纪80年代之前 , 外村女孩宁愿挑长得丑的、傻一点的 , 都不愿意嫁来这里来 , 村里可有不少光棍汉 。 改革开放后 , 村委会新领导班子上任 , 卞家庄村发展迎来新机遇 。
“1975年 , 我回到村里当大队干部 。 党史光种地可不行 , 因为穷、没人愿意嫁来我们村 。 ”为改变现状 , 时任金庄镇卞家庄村第四任村党支部书记卞长江开始琢磨共同致富的路子 。
卞长江曾随父生在江苏生活 , 当时江苏的钢球生产生意兴旺 , 他便有了引入卞家庄村的想法 。 村集体没有资金 , 卞长江引人才、学技术 , 以一家7千入股为基础 , 筹齐村内12家 , 成立当时济宁市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 , 开起钢球制造厂 。
厂子走上正轨后 , 更多的村民加入 , 那时村里最多时开了13家民营厂子 , 产品销往全国 。 产品有销路 , 收入有保障 , 相关行业也悄然兴起 , 一时间拉废钢、废品回收等个体经济在村内盛行起来 。 “那时 , 国企正式员工一个月四五百元 , 村里夫妻档拉废钢一天能赚一百 。 ”卞长江说 , 那时国家重点扶持民营企业 , 村里人做生意的多了 , 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 家家有存款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民营企业主们也反哺村集体 , 无偿为村里掏钱出力 , 打井、修路样样参与 。 就这样 , 村庄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水、电、通路、客车、广播电视、有线无线通讯、宽带网络、连锁超市、环卫设施、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等“十通” , 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标准的卫生室、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残疾人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贫困村有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劳动力至少有一项致富技
- 杭州:美化乡村环境 展示高虹新貌 喜迎亚运到来
- in|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骤降,达到二战以来最大降幅
- 病毒|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连续第二年下降
- 人员|江苏邳州发现1例阳性病例 密接者25人均已集中隔离观察
- 伤口|定了!石家庄看牙人均补贴2480元!名额有限,速看!
- 人均寿命|人生七十古来稀,100人中有几人能活过80岁?
- 阳性|上海今天新增感染者除1人因症就诊外 其余17人均为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
- 本文转自:学习强国近年来|美丽江苏·每日一景丨无锡:最是一年春好处 惠山城乡展新貌
- 肝癌|夫妻二人均皮肤过敏,双双确诊肝癌,医生:身体早有提醒,可惜被忽略了
- 姚晓黎|人均年花费两百万的罕见病,在广州有了保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