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医学笔记︱肛瘘的经典分类方法:Parks分类

肛瘘的高复发率和术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给医患双方均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 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进行准确的科学分类 ,施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专科医生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 肛瘘的分类方法较多 , Parks肛瘘分类法是按照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的 ,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 该分类方法对肛瘘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本文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
(文中观点代表原作者个人 , 特此声明!)
肛瘘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括约肌的损伤 , 消除肛瘘内口和任何相通的上皮化瘘管 , 因此 , 确定内口位置和瘘管走行非常重要 。 手术为推荐的标准治法 , 但其高复发率和术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 同时也对医生诊疗技术和医患沟通技巧提出要求和挑战 。
1878年 , Chiari首次描述了导管或腺体 , 这些腺体从肛管的皮肤-粘膜交界处排放到肛隐窝 。 从那时起 , 人们就对他提出的细菌在肛肠感染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讨论 。 由于发现这些结构的频率很低和尺寸很微小 , 他的观点一直受人质疑 。
然而 , 尚无其他合理的原因来解释肛门直肠感染的起源 , 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与此有牵连(Parks , I961;Lilius , 1968) 。 Eisenhammer (1958)也提出 , 此类结构在括约肌间的感染是导致瘘管的主要原因 , 并提出了基于这一假设的手术措施 。
直肠|医学笔记︱肛瘘的经典分类方法:Parks分类
文章图片

图(1):Alan Guyatt Parks↑↑↑
(Innovator in the surgery of the pelvic floor.President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Parks等 [1]对连续400例肛瘘患者进行了分析 , 该组所有患者都是已被筛选并转到专科医院或专科的患者 。 排除了因癌症、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引起的肛门直肠疾病 。
针对每例病例 , 研究者都仔细评估了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其他情况下 , 特别是在有许多纤维组织形成的情况下 , 各种肌肉群的识别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 任何瘘管的解剖学分类系统 , 都必须基于瘘管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 , 因为肛瘘的治疗涉及到这些结构的不同部分 , 保留其中一些对于括约肌的控便能力至关重要 。
该项研究表明:内、外括约肌都参与了这一机制 , 但在治疗瘘管时 , 更重要的是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 。 因此 , 在以下分类中 , 我们将以外括约肌为基础对肛瘘进行分类 。
例如:“ 经括约肌”一词(如下图2 , 2型)是指在耻骨直肠水平以下通过外括约肌群的瘘管(Steltzner , 1959年之后)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进行传统的切开手术治疗 , 只需切断肌肉群的一部分 , 因为它仅仅是切开了瘘管末端的肌肉 , 而上面的部分可以完整保留 。
再例如:“ 括约肌上”瘘管(如下图2 , 3型)经过整个外括约肌群 , 包括耻骨直肠肌 , 然后在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之间向下转入到坐骨直肠窝 。 切开这种瘘管所涉及的全部肌肉将会导致失禁 。
所有瘘管可分为四大类 , 如下图(2) 。
直肠|医学笔记︱肛瘘的经典分类方法:Parks分类
文章图片

【直肠|医学笔记︱肛瘘的经典分类方法:Parks分类】图(2):肛瘘的四个主要解剖类型 。 外括约肌是关键 , “经括约肌”、“括约肌上”和“括约肌外”指的就是外括约肌 。 1型 , 括约肌间;2型 , 经括约肌;3型 , 括约肌上;4型 , 括约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