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脂针,纳入医保,降脂高达70%,为什么还是很多人打不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型降脂针,纳入医保,降脂高达70%,为什么还是很多人打不到?】PCSK9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降脂药物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 然而 , 尽管这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 降脂强度高达70% , 能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 , 但在现实临床应用中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PCSK9抑制剂 , 也叫降脂针 , 需要注射使用 , 目前在我国上市开打的品种有三:依洛尤单抗 (瑞百安)、阿利西尤单抗 (波立达)和英克西兰 。
降脂针通过抑制体内一种为PCSK9蛋白酶的活性 , 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 , 使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在溶酶体中被降解 , 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
PCSK9抑制剂相比于传统的口服降脂药有3大优势:
1 , 降脂强度高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 降脂针PCSK9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脂作用 , 单药可降低LDL-C约60% , 联合他汀类药和依折麦布类药可降低LDL-C高达70~80%;同时可降低甘油三酯10%-1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10% 。
2 , 药效持久 , 用药频次少
PCSK9抑制剂不仅具有超强效的降脂作用 , 而且还具有超长效的特点 , 在依洛尤单抗 (瑞百安)、阿利西尤单抗 (波立达)和英克西兰当中 , 属最短效阿利西尤单抗 (波立达) , 也能维持2周的药效 , 而长效类的英克西兰 , 更是一年只需要打两次 , 一针药效维持半年的超长时间 。
3 , 安全性高
PCSK9抑制剂的副作用相对于他汀类药 , 明显要少很多 。 目前临床发现的就是注射部位的红肿等轻微副作用 , 不像他汀类药物 , 具有明显的肝毒性、肾毒性和肌肉毒性 。 安全性高于传统口服降脂药 。
PCSK9抑制剂有这么好的优势 , 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 , 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1 , 高昂的价格
作为一种创新型药物 , PCSK9抑制剂的研发投入巨大 , 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 。 动辄上万元的年治疗费用 , 即使低价位的也需要500左右的月费用 , 使得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 医保机构也因此面临更大的压力 。 即使加入了医保 , 但是报销比例不高 , 患者还需要大部分自费 ,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负担较大 , 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很大的负担 。 恰恰相反 , 他汀类药物经过几轮国家的集采 , 价格不断的下降 , 大部分药物只有几毛钱一粒 , 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2 , 适应症限制
目前 , PCSK9抑制剂主要针对那些已患有动脉硬化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无法达标的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 , 或者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 , 这类患者的数量毕竟不大 , 使得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受限 。
3 , 依从性差
PCSK9抑制剂均是注射给药 , 需要到医疗机构用药 , 用药方面确实没有口服他汀类药物方便 。 对于他汀类药耐受性良好的患者而言 , 对PCSK9抑制剂的渴望就没有那么强烈 。
4 , 临床应用数据不充足
对于PCSK9抑制剂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仍存在争议 。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该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 但针对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尚缺乏足够证据 。 PCSK9抑制剂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确实较显著 , 但是对冠状动脉性疾病的斑块 , 却没有他汀类药物的疗效 。 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 更是在心血管方面的抗炎、稳定斑块、逆转斑块的作用具有显著疗效 。 因此 , 对于有斑块的患者 , 首选还是他汀类药物 。
总之 , 虽然PCSK9抑制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 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 短期内实现全面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需要继续关注科技进步带来的可能性 , 并努力调整相关政策以保障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 愿每一位病患都能早日受益于科技创新的成果!
- 两周用一次,降脂60%的PCSK9降脂针,为什么不推荐你用?真相来了
- 打一针管一年,“新型降压药”打完,就不用天天吃药了?
- 研究发现胰腺囊性肿瘤新型诊断标志物
- 新型减肥药Survodutide有望用于治疗MASH伴纤维化
- 纳入集采的“西地那非”口崩片,10块钱1片,12分钟起效!
- 奥美拉唑被纳入国家重点监控目录?长期使用谨记四大用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