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日一直流传吃饺子的习俗,您知道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下 。
冬至吃饺子的起源:
关于饺子的起源,民间最为喜闻乐道的版本是:张仲景为了给人驱寒治病,发明了“娇耳汤” 。这是个美好的故事,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村的唐墓、重庆市忠县的三国古墓、山东滕州春秋墓葬中都发现了饺子 。所以,从出土文物的角度来看,饺子源于我国己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但是,饺子以前并不叫饺子,而是馄饨 。在北方,饺子和馄饨不是一回事,而南方则保留了这种称呼 。
回到开始的话题,冬至为啥吃饺子 。国外学者李约瑟在著作《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指出:“浑沌留下的最古老的遗迹,就是今天中国人普遍食用的馄饨,馄饨即混沌二字换上食字旁” 。
《山海经》里盘古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天和地混沌一片,像一个鸡蛋一样,盘古就在鸡蛋里面”(“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后来,盘古从混沌中出来,才分开了天地,创造了这个新世界 。
不管是方的馄饨皮儿,还是圆的饺子皮儿,裹上馅儿,都象征着混沌天地一团包的格局 。
冬至的最初的意义,是一年的开始,白昼开始变长,有天地重开、万物初萌的特殊意味 。所以在这一天,咬破馄饨便开辟一道新天地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它的食用重要性不在于果腹充饥,而是一种庄严神圣的添福添寿添吉祥的仪式 。
如果将这些过程和讲究看作一个完整的仪式,吃馄饨(饺子)显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
这就是为什么在冬至吃饺子的起源 。
民间流传的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
- 切掉下巴、打断腿的手术, 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吃槟榔
- 腔梗患者,该不该吃阿司匹林?什么情况需要吃?医生为您解答
- 严重|腔梗患者,该不该吃阿司匹林?什么情况需要吃?医生为您解答
- 豆豉和排骨一起蒸,老干妈豆豉蒸排骨,下个星期还要吃
- 不要吃!清明过后这种水果会变“毒”,严重者致死、致残,很可怕~
- 冬天经常吃酸菜会增加癌症风险?到底还要不要吃?一次性告诉你
- 怎样使饺子馅不出水?
- 不要吃进肚子里!这样洗碗,细菌增加70倍
- 维生素D|3种水果“杀手”许多女性当正餐 医生:吃多了引发hpv,补充营养还要吃一物
- 甘蔗|不要吃!不要吃!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