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医文医话】多学科诊疗确诊罕见病例——骨硬化症( 二 )


病例|【医文医话】多学科诊疗确诊罕见病例——骨硬化症
文章图片

知识链接
病例|【医文医话】多学科诊疗确诊罕见病例——骨硬化症
文章图片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 , OP)又叫大理石骨病、石骨病等 , ICD10编号为Q78.253(2017.10.4) 。 骨硬化症是由破骨细胞功能缺失或破骨细胞缺乏引起的一种骨疾病 , 特点是骨内出现一定范围的骨结节 , 影像学检查中骨密度增加 。 颅骨为好发部位之一 , 且具有骨密度增加 , 骨质畸形 , 并累及颅底等特征 。 患者骨质极为密 , 并失去原来的结构 , 犹如大理石 , 但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 尚可伴贫血、眼萎缩及耳聋等情况 。 一般认为 , 绝大多数病人在出生前即已开始有病变 。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恶性(幼儿型)及良性(成人型)两种 , 如果是重型 , 又叫恶性型 , 常见于婴幼儿 , 患者发病早 , 进展快 , 同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常受累 , 表现出贫血、出血、肝脾肿大 。
病例|【医文医话】多学科诊疗确诊罕见病例——骨硬化症
文章图片

骨硬化症发病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 , 骨结构的形成与成骨细胞的不断成骨和破骨细胞的重吸收相关 ,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二者协同 , 在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 , 都会对骨量与骨的结构产生影响 。 有研究显示 , 骨硬化症的产生与破骨细胞的数量 , 破骨细胞参与骨的重吸收过程有关 , 所以根据影响骨重吸收过程的不同 , 可将骨硬化症分为破骨细胞富集型骨硬化症,破骨细胞缺乏型骨硬化症 。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同类型骨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不相同 , 临床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查来明确骨硬化症的诊断 。 目前 X 线片检查是骨硬化症的主要检查方法 。 其特征为:
①椎体上下缘骨质密度均匀增高 , 而中部密度较低 , 呈“夹心面包”样 , 也称“三明治”样改变;
②髂骨翼见平行层状弧线形高密度影 , 两高密度弧形线间密度相对较低 , 呈“年轮样”改变 , 或称扇形“同心圆”征;
③“骨中骨”征象 , 常见于长短骨及肋骨;
④长骨“粉笔”状改变 , 表现为长骨骨皮质增厚 , 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 呈均匀一致密度增高;
⑤颅面骨特征性改变 , 以颅底骨质增生硬化为著 , 顶枕骨骨质增生明显可表现为“鞋底”样改变 , 面部骨质硬化可呈典型的“面具”征 。
此外骨硬化症还需要与一些常见的骨硬化相关疾病鉴别 , 如氟骨症、全身多发成骨性骨转移、肾性骨病等 , 其鉴别要点如下:
①氟骨症为全身性骨质增生 , 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 , 患者有一定的氟接触病史 , 除此之外 , 氟骨症多伴有氟中毒的其他征象如氟斑牙 , 关节酸痛等 , X线检查可见韧带及肌腱附着处钙化;
②全身多发成骨性骨转移多见于癌症转移 , 其骨硬化多为不规则的均匀改变;
③肾性骨病是骨营养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 在广发骨硬化的基础上还可见佝偻病、骨质软化等骨营养不良的相关症状 。
骨硬化症临床治疗
对于ADO来说 , 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 由于骨硬化症的骨结构易碎 , 患者应减少活动 , 注意预防摔倒 , 合并病理性骨折时可按照骨折处理 , 骨折可以正常愈合 , 如果出现合并感染 , 往往不容易治愈 。 因此对于各种类型的骨硬化症 , 可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 做到早发现 , 早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 HSCT)是治疗ARO唯一的方法 , 事实上 , 破骨细胞就是起源于干细胞 , 因此HSCT可以恢复骨的重吸收功能 。 大部分的症状(如骨硬化、骨髓衰竭和骨髓外造血等)都可以经HSCT治疗而得到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