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本文转自:九派新闻
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文章图片
侏儒山街群力村的“鱼菜共生”模式 。 采访人员刘斌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8日讯(采访人员金文兵)“这种‘漂浮’生长的绿蝶生菜 , 口感柔软厚实 , 很受消费者欢迎 。 ”蔡甸区侏儒山街群力村 , 探索一种把“鱼菜共生”生态生产线建在村子里、让蔬菜在“生长线”上生长的生态农业模式 。
“鱼菜共生” , 让蔬菜在“生长线”上生长
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文章图片
8日 , 在群力村兴建不久的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里 , 采访人员看到:一座2300平方米的大棚中 , 26个蓝色蔬菜生产槽整齐排布 。 槽中的水暗暗流动 , 水上漂浮着一片片带孔的泡沫板 , 孔中栽植着生菜、番茄、樱桃萝卜、茴香、迷迭香、薄荷等20多个蔬菜和香料品种 。
园区生产总监肖肖掀起一块浮板 , 向采访人员解释其中的奥秘:每个蔬菜生产槽就相当于一条蔬菜“生产线” , 蔬菜就在“生产线”上生长 。 比如 , 绿蝶、紫蝶等生菜品种 , 根系发达 , 能高效吸收水中的养分 , 一般只要30天就能采收 。
“预计还有一周 , 我们首批蔬菜就能采收上市了 。 ”肖肖说 , “这种蔬菜可以带根配送 , 消费者买回去后 , 还能把它泡在水里 , 它至少可以存活15天以上 , 这样我们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活体蔬菜’了 。 ”
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文章图片
智顺生态园的“鱼菜共生”系统 , 主要是养殖池、硝化床、种植槽三个硬件设施 , 其他的系统都是以水为媒、串成一个闭环系统:首先 , 通过养鱼获取鱼粪 。 一个9平方米的鱼池中 , 通过24小时不断增氧 , 可以高密度投喂1000斤鱼;这种“高暴氧” , 让鱼儿在富氧环境中生活 , 其同步形成的水流 , 相当于流动活水 , 鱼儿不停游动 , 身上就没有淤肥、没了土腥味 , 肉质更为紧致Q弹 。 再加上水中没有农药、重金属等物质 , 鱼儿不会产生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 , 所以腹内没有黑膜 。
然后 , 通过种菜养鱼来净化水体 。 借助特殊的管道和水流设计 , 将鱼粪和食物残渣吸至鱼粪分解池;通过微生物进行分解 , 分解后的营养都溶在水里;这些带有养分的水进入种植槽 , 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又回流到鱼池继续养水 。 同时 , 蔬菜种植槽的水下 , 还套养泥鳅、鳝鱼、罗氏沼虾等高价值水产 , 一举多得 , 增加更多收益 。
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文章图片
据肖肖介绍 , 以生菜为例 , 纯水培的生菜所获得的肥水多为无机肥、比较单一 , 相当于“静脉输液”;而通过“鱼菜共生”模式生长的蔬菜 , 吸收的是鱼粪转化的有机肥 , 相当于健康饮食 , 所以蔬菜本味更浓、生吃起来清脆爽口 。
生态种养节水无污染
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文章图片
“整个大棚里 , 我们只需首次注入550吨自来水 , 然后每天补充1%~2%的损耗 , 就能维持这个水体不断循环 。 所以 , 我们的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5% 。 ”
大棚采用了全套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 , 可以监控棚内温湿度、pH值、溶氧、光照强度等各项指标 , 超过设定的数据指标就会报警提示 。
生态化“鱼菜共生生产线”落户蔡甸,种出来的菜很水灵,养出来的鱼无黑膜
文章图片
通过数据管理系统 , 每一条“生产线”种养什么品种、什么时间种、什么时间收、每天可以收多少 , 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如同工厂生产零件一样精准管控 , 并且还能随时对产品进行溯源 。 这个聪明的“大脑” , 根据大数据分析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后 , 就能对相应的消费需求进行预判 , 然后提前安排“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