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铺年代》
□ 卢俊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 过去 , 中药铺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一张方子、几许药香裹挟人情世故 , 而如今 , 已很难觅其踪影 。 《药铺年代》作者卢俊钦是顺安中药房第三代传人 , 书中记述了这家老药铺子的时代变迁 , 有济世救人积淀的智慧 , 有服务街邻留存的情意 , 更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
翻开此书 , 好似推开了传统中药铺的大门 , 38篇情趣小文如同药橱上的一个个抽屉 , 每个抽屉里都封藏着一段与中药有关的故事 。 卢俊钦从孕妇产后的生化汤、老人的养生药膳 , 到女性的养颜美容、生病的抓药问诊、邻居的香料配方 , 甚至离世后的药忏 , 娓娓道来 , “由生到死 , 千百年来 , 一直在药铺的门前反复上演 , 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场‘毕业典礼’ , 药铺依然没缺席 。 ”
以前 , 小地方没有大医院 , 如果遇到孩子半夜发高烧 , 真能急坏家人 。 这个时候 , 药铺便扮演了“急诊”的角色 , 应声开门后 , 会赶紧制作退烧药剂 , 虽然可能药价不菲 , “不过会在半夜敲门的多是街坊邻居 , 总之 , 先让他带回家应急再说 。 ”
“牛屎膏不是真的以牛屎制作 , 而是调制后 , 颜色很像在乡间小路上常看到的一坨坨牛屎 。 ”卢俊钦说 , 从前稍具历史的中药铺 , 大多会有自己调制的药膏 , 用以舒缓肿痛、治疗跌打损伤 , 把这说成家传秘方也行 。 而这种平民化的外用药物 , 材料不外乎是些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止血的药材 , 倒也很受居民的欢迎 。 如今 , 老药铺传统复杂且费时费工调制的药膏 , 或许已不合乎时代需求 , 但那段使用传统药膏的岁月 , 却深于几代人的心中 , 成为无法抹去的回忆 。
同行不见得是冤家 , 还可以是规避风险的合作伙伴 。 书中写有一则“借黑枣”的故事:有天 , 阿公让“我”到巷口的另一家中药房去借四两黑枣 , 表明来意后 , 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了 , 就这么 , 一个孩子捧着四两黑枣跑回了家 。 后来才知道 , 现在极为平常的黑枣 , 在当时因为物质匮乏和中间商哄抬价格 , 其售价比人参还贵 。 从四两黑枣 , 可以看见同行间的情谊 , 看见彼此的互通有无 , 虽非富裕的年代 , 却少了同行相忌 , 多的是浓浓的人情味 。
药到病除 , 除去的是病痛 , 留下的是浓郁药香和有情味儿的记忆 。 我们形容中药材时多用量词“味” , 一味药就像映衬了百味人生的某个片段 , 点点滴滴 , 浮浮沉沉 , 真实而丰盈 。 正如卢俊钦在自序中写道:“如今 , 它(中药铺)已渐渐从日常里退位 , 但那些时代人情与香料配方 , 依旧可以跟着我们好久好久 。 ”
【调制|中药铺里的传统与温情】(文/刘学正)
- 医生|子宫切除术后第二天左腿不灵便,手术中谁来保护我们的腿?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农民在田中耕地、平整和挑运秧苗。|广西梧州开启春季水稻耕作
- 冷知识:可能导致牙齿改变颜色的7种情况,你中招了吗?
- 一年中难得吃这么便宜又这么新鲜的笋,要多吃才是硬道理
- 本文转自:中国生物技术网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或已遍布全身...
- 建议中老年人:少吃米面,多吃此主食,低脂营养高,常吃对脾胃好
- 中老年人|“新三害”来袭?中老年人接连“中招”,就在我们身边,提高警惕
- 健身房最令人讨厌的5个行为,你中了几条?
- 运动|蜜桃臀可能是臀中肌最无聊的应用,还有3大功能,比美观更实用
- 中药|一味中药,竟然能补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