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女性漫长的一生中 , 月经的初潮和消退将她的人生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不同阶段 , 而更年期似乎就是人生急转直下的开始 。 来势汹汹的变化绝不仅仅表现在生育能力的丧失 , 失眠、乏力、骨关节肌肉痛、易激惹、潮热出汗、头晕、头痛、耳鸣、过敏等身体症状 , 以及焦虑、抑郁、自我价值感的降低等情绪障碍 , 无不提醒着女性这一生理过程的到来 。
更年期是女性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 , 这个约定俗成的词语界定着同时发生在女性身上的两件事:绝经 , 以及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 1994年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医学术语“围绝经期”取代“更年期” , 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对“更年期”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时间上的锚定 , 但新名称的启用 , 并没有对扭转更年期长久以来的污名化起到多么积极的作用 。
一些人(既包含男性也包括女性)极力否认更年期的存在 , 认为对更年期的“刻意”强调 , 归根结底可能是现代女性的“娇气”——或被认为是胡“作” ,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学中对更年期的记述和研究大多出现于20世纪(在17世纪中叶以前 , 鲜少存在对绝经的医学记载 , 甚至更年期妇女一度被某些医生认为应该关进精神病院) 。 美国知名女性科普作家、妇科医生克里斯蒂安·诺斯鲁普曾在她的著作《女性身体的秘密》中指出 , 纵观人类大部分历史 , 女性多在绝经前就去世了(20世纪时 , 女性平均寿命只有40岁) 。 而这意味着 , 在中国女性平均寿命接近80岁的今天 , 女性所需要经历的更年期 , 与她们的母亲(或者祖母)完全不同 。
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和科普作家许秀华看来 , 更年期问题正在成为困扰女性 , 乃至困扰全社会的大问题 。 更年期综合征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 , 其治疗不仅需要女性患者自身积极配合 , 也需要家人、朋友和全社会的支持 。 与此同时 , 现实生活中对更年期的污名化 , 也阻碍了女性的就医求助之路 。 这让二人意识到 , 完成一部有关更年期的医学科普书非常有必要 。 在这种念头之下 , 加之二人也先后步入典型的更年期年龄段 , 对这一特殊人生阶段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 最终促成了《更好更年期》一书的出版 , 希望可以藉此共同探寻现代社会女性的生命意义 。
正如陈蓉所说 , 女性并非孤悬于社会之中 , 女性的内在成长终将回馈家庭和社会 。 故而 , 女性的内在成长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 更年期女性尤其如此 , 在她看来 , “更年期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 ”
采写丨新京报采访人员 何安安
《更好更年期》 , 陈蓉、许秀华 著 , 中信出版社2022年1月版 。
不是所有女性 , 更年期情绪都会变得暴躁
新京报: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中 , 提到女性脾气不好 , 往往会以“她更年期了”来形容 。 日常生活中 , 也经常有人会说 , 自己快被更年期的母亲(妻子)等“逼疯了” 。 以至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 , 往往对更年期留有一些刻板印象 。 如果我们身边有人正处于更年期年龄段 , 或者即将步入更年期 , 可以做些什么?
症状|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究竟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陈蓉 , 医学博士 ,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 , 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 。
陈蓉:不是所有女性 , 更年期情绪都会变得暴躁 。 实际上 , 只有部分女性如此 。 自己的妻子 , 母亲恰好是这种类型 , 怎么办?不要躲 。 和妈妈、妻子好好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