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4种食疗作用药膳食谱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4种食疗作用药膳食谱】 ?土茯苓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一: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
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二:治疗感染性炎症
土茯苓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三: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 。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 。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 。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 。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 。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 。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
2、《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 。......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 。......调中止泄 。
土茯苓的知识介绍
土茯苓简介: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
性味:甘淡,平 。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研末调敷 。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为土茯苓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