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国产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开启Ⅲ期临床,患者再无须每月住院( 二 )


14岁时 , 陈杰做了基因诊断 , 确定是由于某一个基因的缺失导致的免疫缺陷 , 并且明确属于抗体缺陷 , 才开始了免疫球蛋白的替代疗法 。
PID其实不是一种病 , 而是一类病;并且 , 这一类病有了新的名称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以反复、难治性感染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 2017年 , 国际上对这一类疾病提出了一个新的名称——“免疫出生错误”(inborn errors of immunity, IEI)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晓东教授解释 , “过去大家认为这类疾病都表现为缺陷 , 都是免疫功能的下降 , 表现为频繁的感染 , 但现在对疾病的理解已经拓展 , 这些单基因遗传的疾病 , 实际上表现为各种免疫功能的紊乱 , 不仅仅是功能下降 , 也可能表现为功能过度的炎症反应失调 。 ”
赵晓东教授介绍 , “免疫出生错误”疾病目前有10类 , 总共包含了480多种疾病 , 已经明确的病因包括400多种基因突变 。 “理论上参与免疫系统调控的基因大概有3000多个 , 明确发现的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出生错误只占到百分之十几” , 赵晓东教授说 , 另外两千多个基因可能也已经有人类突变的模型 , 但是可能是极度罕见的 , 或者这些基因突变没有严重的致病性 , 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人可能没有临床表现 。
要想确诊“免疫出生错误” , 基因诊断已经成为金标准 。 赵晓东教授说 , 除了基因诊断之外 , 也可以去检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 , 如果连蛋白质分子也不存在的话 , 也可以做诊断 。
但是 , 这类基因诊断针对的只能是科学家已经研究清楚的有明确致病机理的那些基因缺陷 。 还有大量遗传变异尚未研究清楚是否和临床表现有明确关系 。
“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性的实验去回答 , 这个学科的发展也特别需要功能强大的实验室支撑 。 ”赵晓东教授说 。
更先进的配方
目前 , 全球已有三款SCIG产品上市 , 分别为GRIFOLS公司的Xembify、Takeda公司的CUVITRU、CSL Behring AG公司的Hizentra , 但国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
据了解 , 此次Ⅲ期临床试验的皮下注射的人免疫球蛋白由天坛生物旗下成都蓉生药业研发 。 2015年 , 蓉生药业在国内首家启动20%蛋白浓度SCIG产品的研发 , 并于2021年3月以治疗用生物制品2类在国内首家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 , 开展临床研究 。
天坛生物研发中心总经理余鼎表示 , 成都蓉生研发的该产品采用目前国外最先进的20%蛋白浓度配方 , 高浓度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皮下输注体积 , 缩短输注时间 , 减少副作用 , 输入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可以更稳定 。
据悉 , 目前静丙的浓度为5% , 国外市场上的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浓度为10%、16%等 。 “成都蓉生药业作为血液制品行业的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 , 通过自主研发降低药物成本 , 替代进口药物 , 避免被‘卡脖子’ , 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所在 。 ”余鼎介绍 , 成都蓉生之所以挑战20%蛋白浓度的“最高难度” , 也说明企业已具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层析纯化工艺等技术基础 。
余鼎表示 , 未来PID患者如果可以在家用上皮下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就能够省去来回往返医院的麻烦 , 医保基金也可以节省一笔费用 。
据南都采访人员了解 , 一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使用静丙的成本主要包括三块:首先是住院费用或者是日间病房的费用 , 因为通常要住院才能使用静脉输注类的药物;第二块是检查费用 , 因为人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 , 患者在使用前需要做入院检查;第三块才是药物本身的费用 。 静丙的用量是根据患者体重计算出来的 , 每月每公斤体重大约要用500毫克静丙 。 以陈杰为例 , 他每月住一次院 , 每次要输注13瓶静丙 , 一瓶静丙的费用在600元左右 , 13瓶的药费就在大约7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