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南京太乙堂范海旺,治疗心脑血管名中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 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 , 居各种死因首位 。 中医药在调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优势明显 , 受到患者青睐和认可 。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后起之秀 , 他就是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太乙堂中医院中医专家范海旺 。 范海旺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 , 使用三通原则(通气、通血、通经络)治疗心脑血管 , 在临床上获满意效果 , 受到患者信赖与欢迎 。
幼承庭训 , 热爱中医
范海旺出生于中医世家 , 幼承庭训 , 热爱中医 。 独立行医后 , 师从多位中医名宿学习中医理论和诊疗技术 。 在随师侍诊、跟师抄方过程中 , 深刻感悟名师的接诊之工、辨证之巧、医道之圣、疗效之奇 , 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名师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 , 中医理论水平和临证水平不断提高 。
范海旺深知中医经典对中医成材的重要性 , 认为: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医药学的内涵与精髓 , 是古人世世代代同疾病做斗争的智慧结晶 , 包含着丰富的理、法、方、药理论 , 体现着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 , 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 为后世治病救人 , 提高临床疗效的理论依据 。 只有学习中医经典 , 才可以左右逢源 , 事半功倍 。 熟读经典、体验意蕴是学习中医的大路和正门 , 欲学而有成 , 不可不读 。 范海旺不但熟读中医典籍 , 还把有证有方的条文背诵下来 , 长期深思经义 , 广搜疏注 , 总结归纳 , 融会贯通并应用于临床 , 诊疗水平日益精进 。
潜心临床 , 悟病中谜
范海旺认为 , 中医成才 , 需要有一个临床经验积累的量变过程 , 要想成为一名医道深厚的中医 , 离不开持久的学习和大量诊疗病人 。
范海旺长期俯身临床、总结临床、升华临床、总结医案 , 在临床实践中悟经典之道、悟病中之谜、悟中医之义 , 在中医常见病、疑难病诊疗上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临床风格 , 尤其对中医心脑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 ,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把握 。 认为:气血失调、供血障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机 。 正常情况下 , 血载气而营运脉中 , 气推血而达四肢百骸 。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 气为血帅 , 血为气母;气行血也行 ,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 。 气不足则血运迟缓 , 气滞血瘀、气血失调易致心脑血管供血障碍 , 而供血障碍则是心脑血管病变关键所在 。 故在辨证治疗过程中 , 应以补气养血为主 。
为什么中老年人多发心脑血管疾病?范海旺认为究其根本 , 是气血运行不畅;而气血运行不畅 , 又源于中老年人本元虚弱 , 阴阳失调 , 正如古人所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 起居衰矣 。 ”中老年人肾气渐衰 , 本元不固 , 如其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 或是久病失养 , 劳欲过度 , 耗伤元气 , 则容易引起肾精亏虚 , 出现肾阳虚或阴虚 。 肾阳虚势必不能鼓动五脏之阳 , 而心阳不振 , 则易使血脉失于温煦而致气血凝滞;肾阴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 , 致使心阴内耗 , 脉道失润 。 心阴亏虚易致心火偏旺 , 灼津成痰 , 使痰浊内生 , 痹阻脉络 。 再者肾精亏虚 , 则脑髓失充 , 神机失控 , 神明失养 , 均可致心脑之脉痹阻不通 , 使心脑失养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 又因肝肾同源 , 肾阴虚可引发肝阴虚 , 肝阴虚不能制阳 , 可使肝风内动 , 痰浊淤血上扰而发为脑血管疾病 。
圆机活法 , 守正创新
在深刻把握心脑血管病因病机的基础上 , 范海旺与国内心脑血管知名专家合作攻关 , 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中医心脑血管三通平衡疗法 。 该疗法的特色是将传统中医的经络疗法 , 渗透疗法 , 药疗 , 血疗 , 体疗 , 食疗融为一体 , 通过补气血、通经脉、固修复来疏通经脉瘀滞 , 调理气血通畅 , 纠正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经络不通 , 达到通气、通血、通经络之目的 , 以此实现人体气、血、经络三者间的整体平衡 , 在充分增加血氧供应 , 改善心肌供血的基础上 , 激活已经休眠及受损细胞 , 从根本上恢复心脑的生机功能 , 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 深受心脑血管患者欢迎与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