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春走基层 | “不敢想”的优质医疗来到家门口( 二 )


不过 , 密云区也有短板 。 王文平说 , 目前全区乡村医生岗位人员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人员占比为25% , 距北京市要求的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 下一步 , 区卫生健康委将积极配合市卫生健康委、首都医科大学做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及毕业生安置工作 。
优质医疗向基层延伸
密云区80%是山区 , 过去 , 山区百姓找专家看病难 ,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到镇村 。 这一情况 , 在2020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面接管密云区医院后有了改变 。 两家医院签约后 , 密云区医院成为北大医院密云院区 , 管理与发展纳入北大医院发展规划中 。
为了让山区百姓方便就医 , 密云区依托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中心院区专家的指导帮扶 , 让北大医院密云院区与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 社区医生不断规范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全科医学科基于分级诊疗的理念 , 想方设法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社区 。 北大医院接管密云院区不到1个月 , 全科医学科在密云院区落地 , 承担整个北大医院全科医学教育中医学生病房实习的工作 。 北大医院密云院区院长王平表示 , 空间的局促限制了一些新兴学科在北大医院中心院区的发展 。 因此 , 利用密云院区的学科基础和优势来发展这些学科 。 “现在 , 全科医学科有20张病床 , 学科发展得很好 。 ”王平说 。
医疗|新春走基层 | “不敢想”的优质医疗来到家门口
文章图片

北大医院密云院区副院长孙万卉说 , 科室成立至今 , 每月组织一次全区病例讨论 , 每家社区医院都要派代表参加 。 “病例讨论由社区医生牵头 , 针对社区实际发生的病例展开 , 由北大医院密云院区医生指导 , 北大医院中心院区专家进行点评 。 ”
“全区的典型病例讨论分享 , 我们已经主讲两次了 。 ”密云区西田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春义连续几天忙疫情防控 , 导致声音沙哑 。 “我们将加大对高级职称人员的培养力度 , 力争3年内实现每个高级职称人员都有特色、有专长 。 中级职称人员积极参加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骨干培训 , 并参与特色科室的团队 。 ”赵春义说 。
赵春义口中的骨干培训 , 始于2021年 。 密云区遴选社区骨干全科医生 , 以进修学习的方式 , 到北大医院密云院区培训 。 “第一期培训了20名社区医生 , 培训周期为6个月 。 我们根据社区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 , 包括临床思维、日常操作、急诊急救、日常诊断、转诊能力等 。 ”孙万卉介绍 。 据悉 , 学员学期结束通过考核后 , 会被授予培训合格证书 , 获得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密云院区全科医学科患者的权限 。 “以后每年都会举办这一培训 。 ”曲永亮说 。
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的同时 , 也给密云院区带来了更多可能 。 近日 , 密云院区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长段输尿管狭窄的患者 , 其输尿管支架放置数年 , 无法接受终身带管的现实 。 北大医院中心院区的李学松教授来密云院区会诊后 , 建议其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 , 这样既能拿掉身上的造瘘管 , 又能提高尿路的通畅程度 , 保护现存肾脏的功能 。 “这项手术难度极大 , 在远郊区的医院实施 , 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 ”李学松表示 。 患者说 , 过去肯定抬脚就奔城里了 。
一老一小 , 牵动千家万户 。 密云院区开设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 拓展了服务范围 , 提升了服务能力 。 王平介绍 , 科重症监护病房已经开展腰椎穿刺、脐静脉置管、袋鼠式护理等新技术17项 , 收治早产儿、需呼吸支持的危重新生儿175人 , 首次成功诊治了川崎病患儿 , 彰显了学科发展的后劲儿 , 同时很好地支撑了产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