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东日报
文章图片
□王丽枫
我始终觉得 , 家乡的味道 , 很大一部分来自出生的那个地方最初留在舌尖到最后也难以忘怀的那种味道 , 以及每个民族饮食文化技艺传承下来的母性的迷人色彩 。 因为这种味道 , 使我们迷恋家乡并为之自豪 。
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 , 而南方——美丽的闽东小城福鼎 , 这个我出生的地方 , 记忆里 , 只有逢年过节 , 我们才不吃米饭 。 此时 , 面粉会被用心的妈妈做成各式各样小点心:海鲜煎饺、炒面茶、葱花饼、面鱼线、小馒头、小笼包等 , 让孩子们对节日充满期待 。 我们祖辈的传统里 , 对饮食就非常有研究 , 如何把一道菜做得可口且色泽好看 , 同样的食材如何搭配出新的花样 , 尝试各种做法 , 研制不同口味 , 这样的传统使我们后辈对“吃”也有了向往和崇敬之心 , 成为生活里的一种态度 。 所以说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 , “吃”则成为这众多重要事情中为数不多的一种享受 。
第一次从城关开车到太姥山脚下吃“邱记小笼包” , 是因为孩子很偶然的提议 , 乡镇里的一味小吃如何留在一个十岁孩子的渴望里?我也想一解其中滋味 , 于是欣然前往 。 说到小笼包 , 来历各有说法 , 有说是源于南宋年间专门经营灌浆馒头、虾肉包子等的小店 , 又名灌汤包 。 到了清代时期 , 扬州地方的灌汤包子更为出名 , 留有诗曰:“到口难吞味易尝 , 团团一个最包藏 , 外强不必中干鄙 , 执热须防手探烫 。 ”小笼包由此流传至今 , 一直广受食客欢迎 。 还有说是清代乾隆皇帝 , 酷爱江南的佳山秀水、园林古迹和民风民俗 。 他曾六次下江南巡游 , 于1751年旧历二月十九日到无锡 , 宿北营盘(石塘湾北)的龙舟上 。 二十日晨 , 御驾从黄埠墩换乘小船到秦园 , 品尝到了当地的小笼包 , 小笼包因此名声大噪 , 广为流传 。 我想 , 每一道美食或许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这故事使得我们嚼在口里的食物有了久远的香味而让想象无限美好 。
“小笼珍珠包 , 原名小笼三线包 , 是采用猪后腿的瘦肉和三线肉配上虾仁、香菇等剁碎为馅 , 精粉为皮制作而成 。 我之所以命名它为‘珍珠包’ , 是因为我把它当成可爱的女儿看待 , 我没有女儿……”当邱记小笼包的老板用他秦屿腔的普通话和我聊这些的时候 , 我忍不住会心而笑 。 听过很多喜好“吃”的说法和做法 , 还从没听说过谁把自己制作的食物当成是一个孩子 , 他简单的想法和不太流利的表达真挚且令人感动 。 所以我决定好好尝尝这个可爱“女儿”的味道 。
远远地飘来一股香味:有些微甜糖粿的味道 , 夹杂着粽香和肉末香 。 一个直径大约20厘米的竹制小蒸笼冒着热气被端上桌子 , 蒸笼里几片翠绿的粽叶(学名月桃 , 姜科植物 , 种子具有特殊的香味 , 是制造仁丹的原料) , 粽叶上放着十个小笼包(一屉十个) , 油亮亮的淡灰色薄皮里隐隐透着粉色肉碎和绿葱花的馅 , 真的似珍珠一样小巧、鲜香 , 忍不住夹一个放嘴里 , 嚼一口 , 感觉那皮有糯米的粘感 , 热乎乎的滑嫩又不黏口 , 我扭头看看儿子 , 他正喜滋滋地吃着并嚷嚷“再来一笼” , 难怪它的美味留在了一个孩子的欲望里 。 美食带给了我们最简单的快乐 。
老板告诉我 , 他家的小笼包始创于1846年 。 由中华邱氏开姓始祖穆公后裔97世文灼公所创办 , 文灼公字景彪 , 号耀谷 , 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 他好学勤练 , 博采众家之长 , 研制各类小吃 , 一生中多次参加省府、县里名小吃竞赛 , 获得过名次 , 并且首创小笼三线包 , 将制作秘方流传后世 。 现在的正宗传人“邱记”根据小笼三线包的制作秘方 , 经过多年反复实践 , 对工艺进行改良 , 结合了现代的口味需求 , 调配精致的佐料 , 并研究了完美的包装 。 他不但讲究口感 , 更是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层层把关、严格要求 , 首先他专门到村里购买上好的竹子请老技工制作“竹蒸笼” , 并亲自到山上采摘新鲜的大粽叶 , 他说太姥山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 , 我们理所应当用最天然的材料来制作最可口的食物 , 给父老乡亲们吃 , 这才无愧于“太姥山儿女”的称呼啊——这 , 就是家乡的情怀 , 对美食的渴念和忠诚的情愫 。 再说到制作方法 , 他使用没有发酵的精制面粉(行业语称为“死面”)做皮 , 皮三克 , 薄而柔韧不掉底 。 和面的工艺要求严格 , 要经过搓、甩、拉、拽 , 几次贴水 , 几次贴面的“三软三硬”过程 。 采用猪后腿的瘦肉和三线肉配上虾仁、香菇等剁碎为馅 , 馅五克 , 馅掺有肉皮冻 , 又以白糖、味精调馅 , 去掉了甜酱 , 馅内只放姜末、葱、香菇 。 打馅很下功夫 , 一直把馅打得扯长丝而不断方可 。 再配以粽叶蒸笼 , 隔水6厘米 , 用高压灶爆火蒸五六分钟 , 随吃随蒸 , 就笼上桌 。 可想而知 , 这每一道程序的数字都不会是随随便便而来 。 由此 , 他制作出的邱记小笼珍珠包 , 成为当地一道特色小吃 , 也荣获了“中华名小吃”“福建名点”“宁德市知名商标”“福鼎诚信单位”称号 , 成为中国烹饪协会的会员单位 , 福建省海峡经济发展研究院授予的“特色品牌餐饮单位” , 以及太姥山文化旅游节美食展示中的“十佳美食店” 。
- 学校谈话室室内装修墙面阻燃软包布置几大要素
- 云南临沧双江:冬马铃薯鼓了钱包 乐了薯农
- 郑大一再建新院区!东西南北中包围郑州
- 香烟为什么分软包和硬包,二者有啥区别?吸烟的人尽早了解
- 国内多个城市午睡调查显示,规律午睡或有助于减缓认知衰退,包括方向、语言和记忆
- 割伤后包扎不当,女子失去一截小指
- 半包法、直埋法、全包法这三种手术方式,小耳畸形患者如何选择?
- 礼多多:奖金制度包含上市股票收益,盲盒+寄售模式可实现稳赚?
- “背包银行”支农
- 守护村民群众的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