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
城市经济观潮系列之四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文章图片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文章图片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文章图片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文章图片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文章图片
本版漫画范敏
“隔壁老王” 一顶伞的快乐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徐晓俊
春天来了 , 昆明人肆无忌惮地享受着万物复苏 。 春意正浓的昆明夜市 , 聚拢的是烟火 , 摊开的是人间 。
“好吃的烤鱼包浆豆腐 , 快来吃啦 。 ”傍晚时分 , 大观商业美食街夜市(以下简称“大观夜市”) , 一声稚嫩明亮的吆喝声后 , 王志德一家的生活开始了 。
大观夜市的街尾 , 一顶红色帐篷伞下 , 王志德的推车上炭火乍热 , 刚蹿起的火苗嗞嗞作响 。 推车上 , 1.2米左右的炭火槽被一分为二 , 左边约长50厘米的铁板上 , 包浆豆腐溅起油花;右边的长条形烤架上 , 裹满腌料的烤鱼鲜香扑鼻 。 王志德和媳妇玉芬 , 男左女右各执一边 。 王志德的右手边 , 一个1米出头和推车一般高的小女孩 , 军姿站立 , 朝着来往的食客高声吆喝着“好吃的烤鱼包浆豆腐 , 快来吃啦……”元宵节的灯笼与炭火交相辉映 , 染红了一家人的脸庞 。
经不住招揽的食客 , 把王志德的推车团团围住 。 小姑娘像是得到了莫大鼓励 , 吆喝声愈发洪亮 , 踮起了脚尖想让声音穿透整条街 , 两个羊角小辫随之翘动 。
王志德夫妻俩已无暇顾及客人们对女儿的夸赞 。 铁板上的包浆豆腐由浅至黄 , 王志德以每秒一块的速度翻煎 。 客人对于豆腐浆汁的浓稠、表皮的酥脆要求各不相同 , 王志德了然于心 , 谙熟于手 , 丝毫无差 。 一旁的玉芬也是火力全开 , 4条罗非鱼用特质的丝网夹板夹住 , 排开齐烤 , 何时翻面、几分酥脆 , 同样无差 。
推车一侧 , 4套桌椅坐满了人 , 还围着不少等候翻桌的 。 玉芬用余光扫视着 , 见有客人起身 , 急忙喊了一声:“小聪 , 快来收桌子 。 ”话音刚落 , 不远处一个小男孩应声跑过来 , 撸起袖子就干 。 客人们对小男孩投去赞赏的目光 , 对这家人的好奇程度 , 超出了口中的秘制罗非鱼 。
2015年底 , 大观夜市开街在即 , 经楚雄老乡介绍 , 王志德应聘到了保安工作 。 干了三天 , 王志德萌生了做摊主的想法 。 据他观察 , 这是昆明第一条美食夜市街 , 又在昆明老商业区 , 在这摆摊不会错 。 其实王志德还有一个想法 , 让老婆带儿子来昆明 , 一家人在一起 。
说干就干的王志德直奔商业运营处咨询 , 却被告知 , 只剩下街尾最后“一顶帐篷伞” 。 大观夜市除中间固定商铺外 , 两侧夜市摊位按帐篷伞计 , 一把直径一米五的帐篷伞就是一个摊位 。 没得选的王志德一跺脚 , 租下了最后一顶 。
玉芬是彝族 , 心灵手巧是把女红好手 。 夫妻俩商量着干自己擅长的 , 还能差异竞争 , 便决定卖工艺品 。 于是2016年大观夜市开街时 , “玉芬手工艺品”开业了 。 这一年 , 是王志德人生的大喜之年 , 发生了三件喜事 , 头一件是和妻儿团圆 , 再就是有了自家小生意 , 第三件是在年末迎来了小女儿 。 从那时起 , 大观夜市有了一家四口围摊而坐的温馨画面 。
2020年 , “玉芬手工艺品”决定转向 , 原因是玉芬视力问题绣花日渐吃力 , 再则是王志德拜师所学“秘制罗非鱼”准备出师 。 还有一个原因 , 五华区对大观夜市有了升级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