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小心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英文名为: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 , 导致死亡 。
随着春天的到来 , 手足口病已经席卷全国 , 我国一些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近日 , 广西全州县暴发手足口病 , 目前已有13名重症婴幼儿死亡 , 20多名患儿送往桂林市相关医院留医观察 。桂林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 , 今年1月1日至4月8日14时 , 全州县已累计出现13例重症死亡婴幼儿病例 , 分布于8个乡13个自然村 。年龄均为3岁以下婴幼儿 。很多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手足口病的预防呢?手足口病的治疗有什么特效药吗?带着这些疑问 , 让我们一起走进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 , 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 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 , 因此 , 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 因此 ,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 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 , 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 , 无严格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 , 以夏秋季多见 , 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 该病流行期间 , 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 , 也可造成传播 。家庭散发 , 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 , 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此病传染性强 , 传播途径复杂 , 流行强度大 , 传播快 ,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
手足口病治疗和预防的原则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 , 本病如无并发症 , 预后一般良好 , 多在一周内痊愈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
首先 ,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 , 本病如无并发症 , 预后一般良好 , 多在一周内痊愈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 。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 。在患病期间 , 应加强患儿的护理 , 作好口腔卫生 。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 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 , 故应加强观察 , 不可掉以轻心 。
其次 ,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加强监测 , 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 , 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 , 及时发现病人 , 采集标本 , 明确病原学诊断 , 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 , 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 。流行期间 , 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 减少感染的机会 。医院应加强预防 , 设立专门的诊室 , 严防交叉感染 。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 , 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
- 逛街健康提醒
- 了解肌肤,做个春季美人
- 春天如何防紫外线过敏
- 春天最美 哮喘最烦
- 春季清洁面部有何讲究
- 春季保健要把握“三春”的不同
- 春天每日梳头一百下可明目健脑
- 春季保健调阴补阳
- 春季养生贵在养阳
- 春天“复苏” 小心两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