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焦虑循环的怪圈:新的一年,用科学重建生活秩序

关于情绪的产生 , 心理学有很多理论来解释它 , 其中一个叫做三因素理论 。
这个理论的内容简单来说 , 就是它认为完整的情绪体验是需要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 , 分别是环境刺激、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 。 这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才会产生情绪 , 任何一个因素单独作用都不足以产生情绪 。
认知因素 , 就是人们会把情绪体验过程中生理上的变化归因于一个刺激情绪产生的事件的认知 。 那么三因素理论会认为 , 认知因素在情绪体验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因为它会决定你体验到何种情绪 。
所以说 , 谈情绪管理、谈焦虑抑郁恐惧 , 一定绕不开的一点就是:认知 。
也正是因为认知因素在情绪体验中的重要地位 , 认知行为疗法(CBT)应运而生 , 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解决情绪问题的有效方法 。 这本《打破焦虑循环》就是基于CBT理论 , 帮助读者克服焦虑问题的读物 。
战胜焦虑循环的怪圈:新的一年,用科学重建生活秩序
文章图片
《打破焦虑循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 , 系统介绍了使用CBT来解决担忧、焦虑和恐惧的思路与操作流程 , 利用科学方法来打破观念中固有的焦虑恶性循环 , 是一本心理治疗的普及读物及自我调节的操作手册 。
由浅入深 , 抽丝剥茧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 , 总共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的四个章节 , 主要内容是在告诉读者焦虑产生的原因 , 以及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到持续焦虑的循环中 , 同时针对我们头脑中一些偏误思维做了详细阐述 。
实际上 ,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一些歪曲认知 , 这些歪曲认知往往会让我们陷入到不可名状的负面情绪中 。 比如当老板喊自己去办公室的时候 , 有一些人的心马上会“咯噔”一下 , 担心自己是不是又要挨骂了 , 或者老板是不是又突然朝令夕改 , 要否定掉已经做出的某项决定 , 而自己要替他去擦屁股 。 于是 , 怀着忐忑的心情挪进了办公室 , 结果却是老板给自己近期的工作点了个赞 。
像这种提前预设的认知模式还有很多 , 比如一旦工作出了点小错误就觉得“完了 , 我要被辞退了” , 接到一项不擅长的工作立刻就想到“我一定做不好”等等 , 由此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焦虑循环 。
除此之外 , 还有以偏概全、极端思维等等 , 在书中都可以看到 。
战胜焦虑循环的怪圈:新的一年,用科学重建生活秩序
文章图片
第二部分只有一个章节 , 告诉读者使用CBT应对持续焦虑的优势 。 作者非常客观地对比了CBT和药物治疗的优劣 , 并没有一概而论地“拉踩” , 而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读者 , 不论你现在处于对抗焦虑的哪个阶段 , 都可以来尝试认知行为疗法 。
第三部分是操作指南 , 有11个章节之多 , 把应对焦虑拆分成非常细致的步骤 , 实操性非常强 。 从发现自己焦虑和恐惧的对象、情景 , 到管理身体 , 再到管理心理症状 , 循序渐进地将困扰自己的焦虑情绪管理起来 。 人之所以会陷入负面情绪的循环中 , 是因为习惯于用旧思维、偏误思维来解释遇到的问题与情境 , 而这些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 甚至深入我们的潜意识 。 《打破焦虑循环》就在教会读者从最初的觉察自身问题、思维方式来入手 , 当我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时 , 改变其实就已经发生了 。
书的三个部分环环相扣 , 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当然 , 如果对阅读大量文字比较头疼 , 从第三部分直接看也是没有问题的 。
了解自身的恐惧和焦虑 ,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我看来 , 人之所以会长期被焦虑牵着鼻子走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来没有仔细分析过自己的焦虑、也不愿意真正去改变 , 因为很多人会因为焦虑而感到踏实 。 这可能难以理解 , 但我身边的确有人说过:如果我有一天不焦虑了 , 我觉得那就不是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