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同病因所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 二 )


对于CAA导致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研究证实,应用多奈哌齐和加兰他敏等药物对症治疗可适当改善症状,而美金刚和卡巴拉汀对其作用较差。因此,在选择改善认知功能药物时,应评估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原因及程度,以进行个体化用药。
2.2 脑微出血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一种脑内小血管病变所致的微小出血现象,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高血压性和淀粉样脑血管病变。CMBs是脑出血、脑梗死、痴呆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预测卒中、死亡和痴呆风险的重要指标。Greenberg等发现不同程度的CMBs人群中,60%~68%为原发性脑出血患者,15%~25%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Nardone等研究提示,CMBs可能破坏胆碱能纤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释放,导致认知功能下降。CMBs还可能对周围脑组织造成直接结构性损害,破坏重要的脑网络结构引发认知功能减退。≥3个区域发生CMBs与痴呆的发生率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并且CMBs数量与记忆损害和执行功能损害相关。
目前针对CMBs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相对较少,大多以治疗原发病为主。通过动物模型证实,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显著改善CMBs后认知障碍。也有观点认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作为一种疾病修饰疗法,改善CMBs患者的认知功能。阿托伐他汀钙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Co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能阻碍胆固醇合成,是目前常用的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之一。CAA被认为可能与CMBs导致的认知障碍有相关的潜在病理,因此CAA的治疗方案对于CMBs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3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缺少HICH后发生认知障碍患病率的统计学数据,但Framingham研究提示,无论是收缩期还是舒张期血压随血压水平增高,神经心理学测试的认知分数随之下降。HICH通过影响脑部血管新陈代谢和损害脑部结构引起患者神经组织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水肿程度,以及是否破入脑室与HICH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对于HICH后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主要观点认为降压治疗有助于预防脑出血再发,预防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培哚普利预防复发性卒中的研究提示,仅使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降低血压,在卒中复发时,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降低45%。此外,也有相关观点表明积极降压可能使脑灌注受损,实际上可能对确诊脑血管病的患者有害。关于低血压与认知障碍及新发痴呆的可能关联,多项研究的结果不一致。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发布的共识性科学评价认为,降压可有效降低卒中后痴呆风险,并且应在中年时进行降压治疗,以降低晚年痴呆风险,但对80岁以上个体进行降压的影响知之甚少。
2.4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020年,我国一项研究纳入13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63例(45.7%)患者aSAH后6个月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在伴有认知障碍的aSAH患者中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76%,言语障碍发生率为14%~61%,视觉障碍发生率为14%~49%。
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常发生在动脉瘤性SAH后3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功能逐渐恢复,在发病后3~9个月内恢复较为明显,动脉瘤性SAH后18个月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仍是正常人群的2倍,且即使在一些常规评分提示预后良好的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仍可永久存在。迄今为止,动脉瘤性SAH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依旧尚未明确。动物实验研究提示,SAH后早期双侧海马区微循环障碍和细胞凋亡是动脉瘤性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