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 ,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 , 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 , 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 。 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 , 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 梁兴扬道长参考《伤寒杂病论》《口齿论》
在方剂学方面 , 《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 创造了很多剂型 , 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 , 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 , 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 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
中医传承的四大方式
按照历史的发展的流程 , 中医传承有四大方式 。 即家传、师承、自学、科班四种 。
一、家传
在古籍记载中 , “医不三世 , 不服其药” , 这个三世就是指的是家族氏传承 。 这一脉的传承主要是兴盛在战国以前 , 从唐代开始衰落 。 所谓“江南诸医秘仲景之方而不传 。 ”
这种传承方式是通过父子血缘关系传承 , 故可以毫无保留传授 。 这种传承方式的优点是起点非常的高 , 从小就是耳目渲染、潜移默化 。 缺点是思维僵化与资源垄断 。
这种传承方式由于起点比较高 , 从小经过耳目渲染、潜移默化的改变 , 使得很多中医基础理论在当时都是常识 , 通过“不言之教”的身体力行融入于血脉之中 。 故而《内经》有《口传》之文 。
二、师承
由于时代潮流等各方面原因 , 家族传承方式到逐渐没落 。 从而促进了师承方式的兴起 , 这个代表人物是扁鹊 。 太医令之所要杀扁鹊 , 这个是主因之一 。 师承方式看到家族传承的优劣 , 以及医学传承的必要性 , 但又不想所传非人 , 所以在师承这个问题上 , 吸收了家族传承了优点 , 而进行了创新与改进 。 但这又导致了一个问题 , 即师徒关系与父子关系或多或少存在隔阂 , 你想要是教给自己儿子 , 肯定是无私的 。 但是教给自己徒弟 , 就很难说了 。
因此当时有思想的、为了传承医学的中医大家们就想了一个办法 , 即将世家传承的方法、经验等进行理论化 , 编写出了《黄帝内经》 , 希望以此打破家族传承这个牢笼 , 这个牢笼真正打破是从张元素《医学启源》出版后开始的 。
三、自学
这种牢笼打破之后 , 中医医师数量急剧增加 , 医学进入了高度发展时期 。 这种发展导致了师承也成为了一种束缚 , 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 加之医师数量增加 , 医师的质量就开始参差不齐 。
因此明清二朝的中医 , 就开启了中医自学成大家的时代 。
自学的好处在于 , 只要认识字 , 有一定理解能力 , 看书加实践就能掌握很多医技 。 坏处在于从此中医的发展开始转入对号入座时期 , 也就是方证对应的发展 。
也就是说此时学中医 , 入门的基础只需要口诀、汤头等等 。 所以我们仔细观察明清二朝就能清晰的发现 , 中医通过自学成才的基本在明清二朝 , 汤头歌诀兴起主要在清朝 。
到了现代 , 不管中还是西医 , 看病的时候也是对号入座 , 什么病按照什么程序走就行 , 所以《临床用药指南》是也 。
由于自学 , 缺少了家族、师承的底蕴 , 又形成了中医开业术这样的学问 , 也就是通过外在打扮 , 附庸风雅等让人觉得这个中医真有水平 。
四、教育
由于看到了自学存在的优点与缺点 , 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向教育进行转变 。 但是在教育问题上 , 现代的师带徒与古代的师带徒已经不一样 , 出现的优劣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 中医“舒筋健萎汤”治疗肌营养不良有妙招,治疗得健脾养胃
- 全家都在为春节准备年货,家里要有的3种发财果,寓意鸿运当头
- 本文转自:南宁旅游早餐没胃口、午饭不知道想吃什么?晚上宵夜时间随便吃点填填肚子在小编心中...|南宁这12家卷筒粉店,养活了多少“吃货”的胃!
- 上班族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减寿
- 香港|香港新增16例奥密克戎病例 2名病例曾在港铁车站偶遇
- 大寒刚过气温实在是太冷了,3种富贵果别少,寓意吉祥如意
- 春节前一个星期,3种平安果可以摆在卧室,寓意福运绵绵喜气盈盈
- 过完大寒迎新年,大家多吃3种如意果,寓意幸福常在平安喜乐
- 全世界|疫情不挡春幸福在前方
- 为什么总在半夜两三点醒来,怎么回事?一般暗示这种疾病,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