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误区 改善养生误区

导读:究竟人们对于秋季进补存在有哪些误区,而相对应的建议又是什么呢?食疗网为您解析秋季养生误区 。

无肉不欢?果蔬更润肺!
【秋季进补误区 改善养生误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在秋天,大家喜欢大块吃肉以进补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 。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酸性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
杨教授建议大家: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新鲜果蔬通常有止咳润肺的功效,可以多吃 。
专家推荐:五彩蜜珠果
[配料]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
[做法]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 。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
[功效]生津止渴,润肺消食 。
二、地域不分滥补一气?南北大不同!
上海市岳阳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田华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季,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较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 。而长江以南地区即使入秋,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 。
田教授建议: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热动火,出现咽痛、口疮、鼻出血等症状 。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也是少用为佳,应以干润生津之品如百合、荸荠、莲藕、梨等果蔬为宜 。
进补“多多益善”?对症下药才有效!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王发渭表示:任何食物或补药食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不科学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加害自身 。特别是有些人认为燕窝、海参、虫草等是好东西,一味进补,但事实上海参主要是养肾阴的,而燕窝、虫草是增强免疫力的,一般人并不需要用这些东西进补 。倒不如吃些萝卜、梨、藕、百合、银耳这些时令蔬果更合适 。
王主任建议大家:秋季为了增强免疫力,除了进补,锻炼身体也很重要 。可以饭后散散步,上下班路近的骑骑车,,周末和家人打打羽毛球或去近郊远足等 。同时秋天要注意养收,少熬夜,没有必要的时候,夜里尽量睡子午觉,早睡早起身体好 。
因人而异:滥用膏方不可取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建介绍: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分为偏寒和偏热两大类 。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 。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 。若不分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
王建医师表示:现在不少白领希望能通过开膏方达到调理亚健康、抵抗疲劳的目的 。但随着药材价格上涨,动辄上千元的膏方令人却步,一些年轻白领转投购物网站,争相求购廉价的成品膏方 。此外,还有一些女白领在家自行熬制膏方,还把配方和做法“晒”到网上 。但事实上,每年都有因为自己购买材料、在家自制膏方不当,结果吃出上火、嘴里起疮等问题的个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