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你永远不能独行,甲旁减患者的受限人生( 二 )


首都儿科研究所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晓波告诉八点健闻 , 先天性甲旁减的患者大多在儿童期就会发病 , 有些甚至是婴儿期 。 对于幼儿来说 , 更隐蔽也更致命的症状是喉痉挛 , “通俗来理解就是喉部肌肉抽筋 , 导致呼吸道闭塞 , 孩子就不能进气了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 会有很高的死亡风险 。 ”
渡过急性发作期后 , 患者就会进入需要终身服药的慢性病阶段 , 这才是对他们真正考验的开始 。 临床上 , 甲旁减的传统治疗方式就是通过服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用于帮助钙质吸收) , 通过人为补充钙质的方式 , 强行把血钙提升到正常水平 。
“这里就存在一个难题 , 补多少钙合适 。 补少了 , 症状控制不了 。 补多了 , 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 ”陈晓波表示 , 补的钙太多 , 钙质经由尿液排出时 , 会在肾脏沉积 , 造成肾结石、肾衰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 因此 , 临床医生需要精确控制 , 一般会把血钙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的下限 , “比如说正常的血钙浓度是2.2-2.7mmol/L , 那我们补到2.0-2.2mmol/L这个区间就可以 。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对于长期患病的非术后甲旁减患者来说 , 现有的治疗方案更是在“走钢丝” 。 程静的多次晕厥就是例子 , 因为血钙长期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 , 稍有过量消耗就会触发低钙血症 。 但相比于过量补钙对脏器的损伤 , 这已经是临床上的最优解了 。
能保命 , 但不自由
在中国 , 甲旁减患者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
去年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了一项覆盖86位甲旁减患者的问卷调查 。 结果显示 , 有98%的患者认为疾病已经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规划 , 包括工作和生活上的追求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 , 其中有严重负面影响的占到了61% 。
小米就是这61%中的一员 。
她曾是一名拥有大好前程的青年歌手 。 29岁那年 , 在央视录制某档综艺节目的空隙 , 她做了一场甲状腺切除手术 。 术后第一天就出现了手脚抽搐的症状 , 吃饭张不开嘴 , 全身感觉有蚂蚁在爬 。 后来经复查 , 被确诊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因为这个病 , 她再也没能回到舞台 , 断了所有的收入 。 相恋多年的男友提出分手 , 更是将她打落到人生的谷底 。 一年时间 , 她从乐观爱笑的姑娘 , 变成数度尝试自杀的抑郁症患者 。 “以前我对人生有各种梦想和欲望 , 可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 , 就是有一种药能够彻底治好这个病 。 ”小米说道 。
同样在找药的还有孙浩 , 他是一名先天性甲旁减患儿的父亲 。
他的孩子6岁起开始发病 , 确诊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恢复 , 他找遍了全国小儿内分泌领域的权威专家 , 在正常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 , 又尝试了汤药、耳针等中医调理手法 , 但孩子依然出现了身高发育延缓 , 体能明显下降等异常情况 。

去年 , 孙浩无意中看到了“药神父亲”徐伟的报道 , 他按图索骥找到了帮助徐伟完成药物研发的基因公司 。 对方告诉他 , 想要研发类似的基因药物 , 需要1000万的启动资金 , 同时还不能保证成功 。 “我现在想的就是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患者群体 , 如果能找到1000个 , 那每个家庭只要拿出1万 , 就可以支撑企业去做这个研究 。 ”
孙浩的迫切寻药 , 本质上是一种未雨绸缪 。 他见过太多的甲旁减患者 , 都在过着谨小慎微的生活——小时候不能畅快地奔跑运动 , 年轻时没法为理想拼尽全力 , 谈婚论嫁时常有难言之隐 , 上了年纪又要担心各种并发症来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