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阳了”后,还要警惕这个疾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应晓燕陈燕萍
感染新冠后的痛楚众人皆知 , 高烧、刀片嗓、水泥鼻、电钻眼……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 这些症状也轮番冲上热搜 。 廖女士本以为熬过了这些 , 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了 ,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 , 最后却败给了它 。
一周前 , 廖女士因中招新冠病毒 , 阳了后 , 在家静躺了5天 , 以上症状统统经历了一遍 , 好不容易得以缓过神了 , 却下不了床了 。
她的先生起初认为她是阳过后的后遗症 , 告诉廖女士 , 不要太过焦虑 , 应该是身子太虚弱 , 大概还需要几天时间来静休和调养 。 于是廖女士继续以床相伴 , 她说整个脑袋都很晕沉 , 翻个身 , 就天旋地转 , 房子都在飞速转动 , 她不敢睁眼 , 不敢翻身 , 动则恶心呕吐 , 就这样继续躺床 , 持续3天仍未见好转 。
注意!“阳了”后,还要警惕这个疾病注意!“阳了”后,还要警惕这个疾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廖女士说:每次发作都要遭遇那恐怖的一分钟 , 随着头部转动 , 恶心呕吐 , 又以此循环重复 。
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经过咨询 , 挂了耳鼻喉科熊高云主任的号 , 熊主任一边询问着她的病情 , 一边给她看了喉咙、鼻子、耳朵等 , 告诉她得的是“耳石症” 。
耳石症是什么?这个和肾结石、胆囊结石不是同一个概念 , 它不是长石头了 , 而是内耳前庭器官里的“石头”(碳酸钙结晶)掉出来了 。
前庭在维系人体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正常情况下耳石颗粒位于前庭耳石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耳石膜上 , 但要是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进入半规管 , 当头位变化时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随淋巴液流动 , 强烈刺激前庭毛细胞 , 引起眼震 , 从而使人产生眩晕或头晕的感觉 。
耳石症也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 是头位改变时所诱发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 , 是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 具体表现为:起床坐起、睡觉躺下或向一侧翻身时 , 突然出现剧烈的眩晕 , 天旋地转 , 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 严重者 , 哪怕只是做个抬头、弯腰等动作 , 也会诱发眩晕 , 严重影响生活 。
可是这几天都是躺床上的 , 这石头怎么就掉出来了呢?熊主任说 , 耳石脱落的机制及诱发因素 ,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1.过度劳累、熬夜、精神压力、紧张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 。
2.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末梢循环供血障碍 。
3.女性更年期时 , 雌激素水平下降 , 导致缺钙 。
4.老年人耳石器老化 , 导致椭圆囊斑或球囊斑退行性改变 。
此外还与这些因素有关: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偏头痛、梅尼埃病、耳部外伤、耳朵受到震动、骨质疏松、高热、吸烟、饮酒、低头族、长期固定卧位睡觉 , 耳石因长期重力作用导致脱落等 。
随后 , 廖女士在医生的指引下 , 坐上了“太空舱”治疗 。 医生给她戴上了眼罩 , 并告诉她不要害怕 , 这个舱位非常安全 , 等下只需要按照医生的指令做就是 , 廖女士在左右侧卧时 , 通过眼罩上的红外摄像头 , 分别捕捉到了呈水平方向的向地眼震 , 左侧卧位更强 , 诊断为左水平半规管耳石 , 并且直接在“太空舱”内进行耳石复位 , 廖女士下机后 , 她的头晕真的消失了 , 医生让她头再转转 , 看看还有没有不适 , 并观察了半小时 , 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熊主任介绍 , 这个“太空舱”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 , 是高科技系统设备 , 患者只需坐在“太空舱”里转一转 , 就能明辨耳石是否有移位 , 系统可以精准确定离家出走的“耳石” , 然后通过控制转椅精准变换患者体位 , 利用重力或者惯性力 , 让“耳石”乖乖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