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芝堂并非唯一一家提价的中成药企业 。 早在去年1月份 , 片仔癀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就由530元/粒上调到590元/粒 , 去年底 , 同仁堂下发调价通知 , 将安宫牛黄丸(每丸重3克 , 每盒装一丸)的销售价格从780元提至860元 。
除了这些名贵中成药外 , 普通的中成药也涨价明显 。 2021年12月21日 , 太极集团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 , 对旗下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进行调整 , 平均上调幅度为12% 。
采访人员根据同花顺iFind梳理发现 , 申万中药板块71只个股中 , 2021年前三季度有57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正增长 , 其中 , 龙津药业大幅增长了261% , 贵州三力、键民集团、莱茵生物、珍宝岛等营收增幅均超过了50% , 但与此同时 , 营收成本也居高不下 , 龙津药业成本增长了1700% , 珍宝岛成本同比增加了137% , 健民集团、马应龙的成本均上涨超过60% 。
在涨声中 , 中医药在资本市场上“风景独好” , 在去年医药板块整体回调的大背景下 , 中医药板块内超九成个股去年股价上涨 , 健民集团股价实现了210%的涨幅 , 广誉远、精华制药股价翻倍 , 佐力药业、龙津药业、同仁堂涨幅都超过了80% 。
原因追溯 有些被迫涨有些跟风涨
“有些中成药是被迫涨价 , 有些则是跟风涨价 。 ”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创始人、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贾海彬告诉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
据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显示 , 2021年的中药材市场 , 在经历了多年低迷和上一年疫情影响下的平淡之后 , 行情迎来了爆发 , 涨价品种层出不穷 , 中药材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 。 据统计 , 2021年涨幅在10%以上的110个常用品种中 , 涨幅超过100%的多达21个 , 包括地黄、白前等;涨幅在50%-100%之间的25个 , 如川穹、紫苏叶;30%-50%之间的33个 , 如细辛、白术;10%-30%之间的31个 , 如板蓝根、五加皮等;超过35个品种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
这一轮的中药材为何涨势汹汹?贾海彬介绍 , 其一 , 是受全球疫情波动经济大环境变化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其次是自然灾害导致的减产以及药材标准提升导致的生产成本上涨 。 此外 , 资本和热钱的炒作也在一定程度助推涨价 。
“从根本上来说 , 从去年到今年 , 涨价实际上反映的还是我们流通体系的一个错位 。 ”贾海彬表示 , 需求方、贸易商、热钱纷纷都到原产地囤积药材 , 造成了这一波行情的虚高 。
【客观因素|中药材涨价 客观因素背后有虚火】走势预测 高位盘整 再涨空间不足
贾海彬指出 , 中药材原料普涨 , 给整个生产链和消费链都带来了连锁影响 。
从生产端来看 , 中成药作为组方制剂 , 少一味原料都没办法生产 。 如果盘面比较小的品种 , 容易被资金控盘 , 影响生产 。 这也倒逼着企业加快往原产地走 , 真正去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和产销对接体系 , 把主动权抓在手中 。 在这种趋势下 , 产业也有望进一步升级 。 “企业建立的生产基地应该是全程可追溯的、能闭环流通的 , 大数据将成为中医药板块的抓手 , 通过数字化的产业转型 , 加快产销对接 。 然后合理地规划生产 。 未来 , 以‘订单农业’为特征的需求终端的定制产品将成为大势所趋 。 ”
从消费端来说 , 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通过多渠道监控发现 , 2021年上半年 , 国内中药饮片、电商渠道和出口渠道对中药材原料的消费分别下降1.03%、2.36%和3.14% , 中药材消费“有价无市”现象非常明显 。 中药材如果持续上涨 , 消费的需求就会被抑制 , 大量的高价库存有待消化 , 影响整个周期的正常循环 。 我们分析认为 , 2022年中药材将处于高位盘整 , 再涨空间不足 , 高位运行最多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
- 原来痛风的发作与这些因素有关,中医告诉你缓解痛风的好疗法
- 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机的烘干步骤有几步呢?
- 白癜风|这6个因素对号入座!看完你就知道你的白癜风多久能治好了
- 中药材|中医药文化进机关 科普工作让中医药传播更有力
- 稳定高血压,除了与降压药有关,这5个因素,也会导致血压不稳
- 过敏性|过敏性咳嗽的这几个因素,冬季之后反复咳嗽都与过敏性咳嗽相关
- 国家卫健委:2个因素致国内近期聚集性疫情隐匿较长
- 用药|影响化疗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 传播|国家卫健委:两个因素导致近期国内多起聚集性疫情隐匿传播时间较长
- 病毒|国家卫健委:两个因素导致近期国内多起聚集性疫情隐匿传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