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胆结石手术后2小时下地 3天出院 全程无痛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丨西安市中医医院
几年前 , 西安市中医医院的夜班急诊接到一位急性胆囊炎患者 , 69岁的姜大爷右上腹严重绞痛 , 痛苦呻吟着被送到医院 。 医生当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 解除了姜大爷的病痛 。 无独有偶 , 时隔两年后 , 今年10月中旬 , 姜大爷的老伴文大妈也被确诊为胆结石 。 有姜大爷的痛苦经历在先 , 文大妈选择尽快接受手术 。
术后 , 文大妈发现自己恢复的速度明显加快 。手术苏醒后 , 文大妈几乎没有痛感 , 2小时后就可以自行饮水 , 下地行走 。转眼到术后第3天 , 文大妈被告知可以出院 。“我两年前怎么没有这么舒服? ”姜大爷问到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文大妈的麻醉方式较两年前有所不同 。西安市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金梅生说 , 近年来 , 麻醉科与超声科合作 , 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 为患者解决术中、术后的疼痛 , 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安全 , 减少病人痛苦 , 促进肠道恢复 , 缩短出院时间 。

全程|胆结石手术后2小时下地 3天出院 全程无痛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麻醉新技术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麻醉科医生的术前要为患者注射3种药物 , 分别是“催眠”、“镇痛”和“肌松” , 待患者生命体征达标 , 外科医生才能开展手术 。
为了解除患者手术疼痛 , 麻醉医生通常将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麻药 , 注射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 , 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 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 称为神经阻滞 。
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 , 就能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 , 但有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可能 。 因此 , 麻醉科医生操作时必须熟悉局部解剖 , 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 , 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 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金梅生介绍 , 以往 , 由于全麻药物和设备缺乏等原因 , 国内麻醉科医生大多采用“盲探穿刺”的方法进行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 。 但是 , “盲探穿刺”的方式存在弊端 , 比如成功率偏低(95%左右) , 并具有阻滞不全和并发症发生率偏高等缺点 。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 自2000年起 , 国内大部分医院 , 尤其以大型医院 , “盲探穿刺”的区域阻滞麻醉方式 , 逐渐被成功率接近100%的全身麻醉所替代 。
然而 , 全身麻醉也并非完美的麻醉方式 , 最大的缺点是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强度不完善 , 尤其在手术结束 , 病人清醒后 , 疼痛感较为强烈 , 即使使用静脉镇痛泵也不能达到完全无痛 。

全程|胆结石手术后2小时下地 3天出院 全程无痛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为了解决“盲探穿刺”和全身麻醉带来的问题 , 2010年前后 , 伴随着超声技术的革新 , 图像质量不断提升 , 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 大量传统的区域麻醉借助超声技术实现了可视化 。
超声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地观察目标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穿刺针的行进路线、局麻药液的扩散情况 , 从而有效提高阻滞的成功率 , 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此外 , 超声技术与神经阻滞的结合 , 可以在患者镇静的情况下实施 , 无需测试异感 , 明显减轻了病人穿刺过程中的痛苦 。 目前 , 随着技术的不断求新 , 可视化已经成为现代麻醉的重要标志 , 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已经将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纳入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 并将其视作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麻醉核心技能之一 。
新技术驱动行业发展
以患者为先 以健康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