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文|马宜超 编辑 覃柳笛
2021年12月底,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15thReport on Carcinogens),8种物质被新列入报告清单;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with the bacterium Helicobacter pylori)被列为人类致癌物(human carcinogen)。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文章插图

图1:第15版致癌物报告(图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
这一结果再次将小小的“幽门螺旋杆菌”推上风口浪尖,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立刻登临微博热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文章插图
图2:微博热搜截图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测算,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携带(感染)这种细菌,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另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近60%;而在我国10岁以下儿童中,这一数字也高达40%至60%。
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人类对于这种病症与“癌症”间关系的完整认知,经历了近40年的历程。
1983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他的搭档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危害。他们的实验过程可谓“惊心动魄”:马歇尔身先士卒地喝下了大剂量的幽门螺旋杆菌,随后他又通过服用抗生素治愈了自己——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着实让人钦佩。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文章插图

图3:巴里·马歇尔(图源维基百科)
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所著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小生物的世界”一章中记述:当时,马歇尔已认为许多胃癌和大多数胃溃疡皆是由这种细菌所致;但直到10多年后,该假说才开始为世人所认可,比如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才正式接受这一看法。
事实上,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的作用”。
此次美国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时,正值1971年《美国国家癌症法》颁布50周年之际。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和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的Rick Woychik博士评价说:“癌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几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识别致癌物质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步骤,发表这份报告对改善公众健康有重要意义。”
2021年6月,欧洲胃肠病学协会(EAGEN)等组织共同发布《欧洲成人和儿童13C呼气试验适应证、性能和临床影响指南》,进一步规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试验、提高诊断率。
2017年以来,我国各相关部门、机构先后制定发布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和《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等共识与指南,对于改进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胃癌发病率“双高”的现状、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