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如何预防慢性病致残 怎样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

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 , 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约200万 , 进一步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迫在眉睫 。
日前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 , 为“防残于未然”提供指引 。
看点一:残疾预防主要指标2025年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行动计划明确 , 到2025年 , 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
北京大学APEC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郑晓瑛教授介绍 , “十四五”时期 ,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 , 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 , 慢性病、心理健康问题等致残风险增加 , 残疾预防工作或将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 。
行动计划坚持三级预防原则 , 针对遗传、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防控 , 提出实施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促进五大主要行动 , 强调“把增强公民个人残疾预防意识和能力作为残疾预防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实” 。
【残疾人|如何预防慢性病致残 怎样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项工作任务和25项工作指标 , 涵盖了各主要致残因素的防控任务和措施 , 提出“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 , 着力推进关口前移、早期干预”“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 , 推进早筛、早诊、早治”“加强长期照护服务”“加强残疾预防科技攻关、示范应用”等新举措、新要求 。
“行动计划内容设计既有系统性 , 又有前瞻性 , 可操作性也较强 , 有助于推动我国残疾预防事业在新阶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郑晓瑛说 。
看点二:加强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
行动计划指出 , 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 主动提供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 , 普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防控的科学知识、方法;面向伤病者、残疾人 , 加强康复知识宣传普及 , 着力提升康复意识、能力 。 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率超过80% 。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田向阳主任医师认为 ,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的致残因素 , 要区分不同人群、不同场所、不同致残因素 , 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普及 , 这样既可以更好满足特定人群的迫切需求 , 也能提高知识普及效率和效果 。
看点三:加强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
行动计划指出 , 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 婚前医学检查率超过70%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超过80% 。 做好产前筛查、诊断 。 产前筛查率超过75%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超过90% 。 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 。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认为 , 出生缺陷是导致先天残疾最重要的因素 。 在孕前、产前、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参加筛查 , 有利于尽早发现缺陷 , 从而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
朱军介绍 , 以听力筛查为例 , 我国每年约3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听力障碍 。 如果在这些孩子还没有开始学说话时就能发现听力障碍问题 , 给他们尽早戴上助听器 , 就可能实现“聋而不哑” , 让他们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的可能 。
看点四: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
行动计划指出 ,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 发挥好体育健身在主动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康复中的作用 。 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不小于65% , 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超过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