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节气怎么计算节气


古人节气怎么计算节气

文章插图
古人通过高度计法发现了太阳高度变化引起的天体阴影长度变化与年周期变化的相关性 , 进而确立了最早的节气& mdash& mdash夏至 , 冬至,春分,秋分 。两个冬至或夏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回归年 。在确定了回归年的周期后,人们将一年分为24等份,即得到24个节气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对于指导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时 , 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秦汉时期就已总结出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两点、二天节气在更早的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 。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黄道(即公转轨道平面)上的位置确定的 。将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平均分成24部分,每15 & deg作为节气 , 始于立春,止于大寒,周而复始 。
在没有现代天文知识和精密观测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准确确定二十四节气日期的?这就要从一个简单的观测方法和相应的观测仪器说起 。这种观测方法叫做测高摄影测量,对应的仪器就是标准米 。所谓高度计法,通俗点说就是竖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通过观测记录其中午影子的变化来确定季节变化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 , 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刻有刻度测量影子长度的称圭 。
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在中午时处于最高位置 。但是不同季节中午太阳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夏天太阳高,冬天太阳低 。
【古人节气怎么计算节气】因此,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发现了太阳高度变化引起的天体阴影长度变化与年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进而确立了最早的节气& mdash& mdash夏至,冬至 , 春分,秋分 。由于我国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中午时分,太阳始终在南方,标准表中的标尺放在南北方向 , 竖表因太阳照射而形成的阴影正好落在标尺上 。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夏至那天 , 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经过对正午日影的长期反复观察和记录,确定了一年中日影的最长和最短位置,于是建立了夏至和冬至 。
两个冬至或夏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回归年 。在确定了回归年的周期后,人们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二十四等份,得到二十四个节气 。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做& ldquo平气法& rdquo 。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相邻几天影子长度变化最明显,更有利于观察和记录 。
中国古人用冬至的间隔来计算回归年,测算的结果非常准确 。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确定的回归年时间精度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因为标尺的高度与测量精度成正比,所以国内有些标尺设计得很高,比如河南登封观星台 。
以上解释了古人是如何计算节气的 。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