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后出现动脉瘤?做好这些完全可以预防!

案例一
患者张X祥 , 男性 , 身高170cm , 体重120公斤 , 超力型体型 , 主因头晕、头痛住院 , 拟行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 。 次日 , 患者手术完毕 , 股动脉穿刺处给予纱布块压迫 ,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 盐袋压迫止血 。 由于术后需制动穿刺肢体12小时 , 平卧24小时 , 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 , 难免不舒服 。 中途护士查房触摸穿刺部位 , 未发现异常 。 24小时后撤去绷带 , 患者改自主体位 , 诉针眼处疼痛 , 查看发现局部有一1.5x1.5cm包块 , 波动明显 , 随行B超检查 , 结果显示动脉瘤 。 事后询问手术医生 , 由于患者较胖 , 两次穿刺才成功置入 。 经重新加压包扎 , 术肢制动 , 数日后痊愈 。
穿刺后出现动脉瘤?做好这些完全可以预防!
文章图片
穿刺后出现动脉瘤?做好这些完全可以预防!
文章图片
穿刺后出现动脉瘤?做好这些完全可以预防!
文章图片
案例二
患者吴某 , 58岁 , 血液透析5年 , 每周3次 , 患者无动静脉瘘 , 采用盲穿动静脉进行血透治疗 。 近日由于病情变化需住院治疗 。 由于输入药物及患者血管条件的限制 , 不得不为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鉴于患者的血管条件 , 选择右侧股静脉进行置管 , 穿刺两针均未成功 , 最后在对侧置管成功 。 几天后患者右侧腹股沟区出现一鸡蛋大小的包块 , 有波动感 , 原来是股静脉穿刺时误碰到动脉导致的假性动脉瘤 , 随请外科会诊 , 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 。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患者体型特殊 , 属于重度肥胖 , 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主要是股动脉波动扪不清而反复穿刺损伤动脉壁;其次是对于体型较胖或较瘦的患者 , 术后压迫时盐袋及方纱容易移位 , 致使压迫重心未在穿刺点正上方 , 从而导致针眼的慢性渗血形成假性动脉瘤;患者回病房后交接不仔细 , 未交接术中穿刺了几针 。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1、针对体型特殊的患者盲穿有困难时 , 可借助超生引导系统进行穿刺 , 确保穿刺的准确性 。
2、做好健康宣教 , 告知患者动脉穿刺后按压时间至少10分钟;经股动脉穿刺检查后 , 制动12小时 , 平卧24小时 , 不可过早负重 。
3、加强巡视 , 尤其是特殊体型的患者 , 重点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出血、包块、疼痛等不适情况 , 采用“一问、二看、三触摸”的方式 , “一问”即询问患者自身感受 , “二看”即观看穿刺点 , “三触摸”即要亲自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隆起 。
案例二中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 , 每次血液透析时都要使用肝素抗凝 , 致使血液不易凝固、穿刺处不易形成血痂;股动脉于股静脉相伴而行 , 技术不过关导致误碰触到动脉形成渗血 , 而后的按压及压迫不到位促成了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巡视病房时护理人员未触摸穿刺点局部 , 忽视了拔针后穿刺点的观察 。
2、术中正确评估穿刺过程中血液的颜色 , 如抽出鲜红色血液表明误入动脉 , 局部按压的时间及方式严格按动脉穿刺按压时间及方式执行 。
3、术后做好交接班 , 对于重复穿刺的患者 , 护理人员要心中有数 , 严格按“一问、二看、三触摸”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询问及检查 。
知识链接
什么是医源性假性动脉瘤?
医院性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医疗操作或医源性因素引起动脉损伤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软组织 , 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的局限性波动性血肿 , 收缩期动脉血通过瘤颈进入瘤腔 , 舒张期反流入动脉内 , 其瘤壁由纤维组织构成 。
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