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二 )


余追坦言 , 作为重症科医生 , 在ICU里 , 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病例 , “每天都有新的挑战 , 每次都是背水一战 。 ”
“一拖N”只为救治更多生命
“氧和(血氧饱和度)只有45 , 心率160了 , 需要赶紧插管!”12月27日上午10时许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1科病房里 , 由余追主导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正在进行 。
患者是一位65岁的老人 , 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困难入院治疗 , 被收入经过重症改造的神经内科病房里 。 这个病区 , 也是余追“一拖N”连片负责制所指救治导的病区 。
“一拖N”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尽最大可能扩容重症救治能力、收治更多的新冠危重症患者的一个创举 。 作为院内36位新冠重症专家组成员之一 , 余追介绍 , “一拖N”这个方式 , 就是让重症科、呼吸科以及感染科等经历过2020年武汉战疫的、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 , 每个人“承包式”负责几个病区 。
连续20多天奋战在重症病区!铁人医生余追上演一场场“生死竞速”
文章图片
余追为患者拔除气管插管
“一拖N”有两种方式 。 一是通过平时的会诊系统指导患者救治 , 二是遇到紧急情况 , 专家立即赶到所负责片区的病房 , 确保患者的紧急治疗 , 挽救生命 。
当天中午 , 经过余追带领的重症医学科支援专家和“气管插管小分队”近半小时的抢救 , 老人终于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
“一拖N” , 让本已高强度工作的余追 , 工作量又增加了不少 , 但他毫不介意 。 “因为规范的重症救治病区床位有限 , 很多进不了ICU的病人 , 在经过亚重症改建的普通病房 , 通过重症专家的指导和协助 , 也能有效的收治病人 , 尽最大可能扩容重症救治能力 。 这是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 。 ”
战至最后一人 , 也要守好生命之门
采访人员走进重症医学科II科的ICU病房 , 床头的监护、治疗仪器不时发出“嘟嘟”的提示音 , 时刻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 。 与此伴随的 , 还有医护们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 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前段时间都感染了新冠病毒 , 尚未完全康复 , 就回到了重症救治一线 。
余追介绍 , 自12月初以来 , “连轴转”、超负荷运转就成了科室常态 。 “差不多从12月10日开始 , 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发烧 , 出现‘战斗性减员’ , 大家互相补位 , 一旦好转即使发烧咳嗽的医护 , 最多休息三天就来上岗了 。 ”
“这辈子应该都会记得12号的那个超长连班 。 ”12号晚上 , 余追丢下家中烧到快40度的老婆和孩子 , 自己顶着全身的酸痛和剧烈咳嗽 , 硬是坚守病房32个小时 。 “没办法 , 同事都在发烧几乎全军覆没 , 班实在倒不过来 。 ”
那个晚上 , 余追一直守在重症病房内 , 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不断调整呼吸机参数、查血气……回忆起那个“难忘”的超长连班 , 余追笑着说 , 当时他去普通病区查房 , 自己一边咳嗽 , 一边声音都哑了 , 说不出话来 , 患者家属还心疼地说 , “要多注意啊 , 您比我们还严重呢!”
护士长赵领超 , 2020年抗疫期间曾紧急驰援金银潭医院 , 当时也感染了新冠病毒 。 这次 , 他是科室坚持到最后一批“阳”的医护 。 20日开始高烧了3天的他 , 中间还有2天坚守在岗位 , 最高烧到40.3度 。 “看数据、做排班 , 眼睛都是模糊的 , 浑身从来没有那么疼过 。 ”最后实在没法动弹了 , 赵领超才回家休息了1天 , 23日又赶回科室上班 。
28岁的曾照富是科室最年轻的医生 , 一周前检查发现肺部有炎症 , 每天仍正常上班守护着患者 。 “我年轻 , 一直都在吃药 , 目前有所好转 , 准备今天下班了再去拍个CT复查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