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论语》《道德经》《易经》经历经历,经历的都是精力

刘先银经典点说《论语》《道德经》《易经》经历经历 , 经历的都是精力;刘先银经典点说:经历经历 , 经历的都是你的精力;阅历阅历 , 阅历的都成为你的资历 。 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肉体层面的问题 ,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 。 要想“离苦得乐” , 还要内心觉悟 。
春山多胜事 , 赏玩夜忘归 。
掬水月在手 , 弄花香满衣 。
兴来无远近 , 欲去惜芳菲 。
南望鸣钟处 , 楼台深翠微 。
捧水月在手 , 采花香满袖 , 清闲踏雪漫步 , 只是想念曾经路过的地方 , 唤醒自己远古的记忆 。
这里并非陌生 , 每次走近心中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 。
青梅枯萎 , 竹马老去 , 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
是的 。 像你一样知道爱又懂得情的人是少之又少了 。 这个世界上 , 每一只鸡都以为太阳是自己叫出来的 。
时间从来不语 , 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 , 却见证了所有真心 。
太阳在太空中既没有出也没有落 , 我们说的是太阳出来了 , 太阳落下了 。
——《营养身心灵》
刘先银经典点说:《诗经·郑风》:捧水月在手 。 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刘先银经典点说《论语》《道德经》《易经》经历经历,经历的都是精力
文章图片
刘先银经典点说:观世变 , 不让历史撒谎
刘先银经典点说《论语》《道德经》《易经》三部经典:经历经历 , 经历的都是精力 , 三个字 , 守住“时、静、信” , 既是做人的准则 , 也是做事的规范 。
“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对人生和事业恐慌的年代 , 人们更容易过上好的生活 , 却更难保持冷静 。 ”这个社会变化很快 , 每个人都忙着向前赶路 , 生怕自己被落在后面 。 可是 , 跑得快 , 就一定能跑得远吗?太着急的奔跑 , 反而容易跌倒 。 “合抱之木 ,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 起于累土 。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 , 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 , 崎岖的路 , 但终于到达山顶 。 ”经历经历 , 经历的都是精力 。
刘先银经典点说《论语》《道德经》《易经》经历经历,经历的都是精力
文章图片
总策划路庆良刘先银著作邓世华绘画
有象 , 就有数;有数 , 就有理 。
道可道 , 非常道 。
1=1
道 , 可道 , 非常道 。
0+1=1
道可 , 道非 , 常道 。
1+(-1)=0
做事业与做职业有本质的区别 。
工作是用来谋生的 , 职业不仅可以解决谋生的问题 , 还可以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事业则不仅仅可以解决谋生的问题和发展的问题 , 更加具备了各种责任 , 对家庭的责任 , 对事业伙伴的责任 , 对员工的责任 , 对社会的责任 , 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 , 谓之事业 。
——用所做的事情施惠于天下民众 , 就叫做事业 。 出自《周易系辞》
本源 , “本原”、“本元”: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 。 希腊文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 。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源构成 , 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其中产生 , 最后又复归为它 , 只是其属性变化不已 , 而其本体常居不变的那个东西 。 亚里士多德是2300年前西方早期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 无独有偶 , 比亚里士多德略早的我国先哲老子 , 在2500年前对世界本原也提出相似的概念 。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 , 日月无人燃而自明 , 星辰无人列而自序 , 禽兽无人造而自生 , 此乃自然为之也 , 何劳人为乎?”可见: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 , 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 , 即是“道法自然” 。
事实上 , 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 , 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 因此 , 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 因此 , 老子只说了“方法” , 但没有指出“目的” 。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 。 无为 , 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