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著名药理学家张安中逝世,女儿陈冲发长文追忆

12月11日上午 , 著名影星、导演陈冲在新浪微博个人账号发文透露母亲逝世的消息 。 公开资料显示 , 陈冲的母亲张安中是著名药理学家 , 陈冲的外公则是中国药理学奠基人张昌绍 。
在2009年11月中国药理学会表彰对中国药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药理学家名单里 , 张安中(上海医科大学药理室)位列其中 。
陈冲在文章中回忆:“母亲在今年二月被确诊为淋巴癌 , 我于大年三十傍晚赶到上海 。 五月底我离开的时候 , 她挺过了化疗 , 病情好转了不少 。 中秋节母亲还跟几位老同学们聚了会 , 照片上她笑容满面 。 但到九月底她又因严重感染和轻度心衰入院 , 我在十月初再次飞回上海 。 万万没想到我刚离开她三周 , 她就走了 。 ”
“最后一次跟母亲一起 , 我们并排坐在病房里 , 我在用手机匆匆忙忙给人回邮件 , 余光里 , 我感觉母亲在看着我 , 就跟她说 , 这是工作 , 我马上就好了 。 她开始轻轻拍我的腿 , 好像在安抚我 , 唱起一首摇篮曲:‘睡吧 , 小宝贝 , 你的啊妈妈就在身边 , 梦中你会得到礼物 , 糖啊饼干啊随你挑选 , 等你睡了 , 我就带你去到天宫……’, 她拍我的手因风湿关节炎变了形 , 却仍然那么温柔 , 我眼睛湿润了 , 情不自禁放下手机跟她一起哼唱 。 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首歌 , 我大概三岁 , 躺在父母的床上 , 昏暗的光线里母亲的轮廓模模糊糊 , 只有她的温度、气息和轻柔的歌声在回旋…… 那令人迷幻的时刻 , 是我最早的对美的体验 。 ”
陈冲回忆:“我和哥哥都喜欢跟母亲聊天 , 不在一起的时候常跟她煲电话粥 。 她会跟我讲正在弹的曲子或者阅读的书籍 。 母亲的阅读范围很广 , 中文、英文的书都读得很多——从医学文献到畅销小说 , 无奇不有 。 父母家中 , 有两面墙都是书架 。 她七十八、九岁的时候 , 读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 感到震惊和兴奋 , 在电话里感叹道 ,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书能够这样写人的本质 , 这样写欲望 , 人真是一个悲剧动物啊 。 我听了哑口无言 , 同时也觉得骄傲——不是每个人的老妈读完《洛丽塔》都会有这样精辟的反应的 。 慢慢的 , 随着母亲失忆症的加深 , 我们的电话就越打越短 , 她一听到我的声音就问 , 你几时回来啊?聊了几句后她又会问 , 你几时回来啊?”
“大约从八年前开始 , 母亲渐渐失忆 , 我就觉得在渐渐地失去她 。 人其实就是记忆和时间 , 这两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 我们吃喝拉撒睡 , 供养着躯体 , 让记忆和时间有落脚的地方 。 老年性失忆是没得治的 , 我唯有多抽空回去探望她 。 母亲过85生日那天 , 我和哥哥都在上海陪她 。 我们知道她最喜欢唱苏联和美国的老歌 , 就在手机里放了音乐让她唱 。 母亲乐感很好 , 有一副美丽的歌喉 , 85岁仍然音准 , 英文和俄文的发音也字正腔圆 。 午饭的时候 , 她完全忘记了上午唱歌的事 , 但是那天她一直哼着那些调子 , 非常快乐 。 也许记忆里最后消失的就是感情和音乐 。 ”
“音乐是母亲与记忆之间的纽带 , 只要有力气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唱 , 二十年代的爱尔兰民歌、三四十年代的中美流行歌、五十年代的苏联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革命歌曲 , 她轮番唱 。 让我联想到美国电影里看到的 , 那些路边咖啡店、酒吧或者台球室里的老式点唱机 , 你投一枚硬币选一首歌 , 它就开始唱 。 有几次她跟我说 , 这支歌你会的 , 我们一起唱 。 我说 , 还是你唱我欣赏吧 , 我走音 , 太难听了 。 她说 , 这样正好 , 我们双重唱好了 。 她是个有幽默感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