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战“疫”二三事】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组织产品出村保障物资供应劝导群众不扎堆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战“疫”二三事
文章图片
收到订单后 , 孟奎(右)在查看货品准备情况 。 (受访者供图)
文章图片
刘登江在核酸采样现场维持秩序 。 (受访者供图)
文章图片
胥迅在核酸采样现场为市民测体温 。 (受访者供图)
“喂 , 我在组织全员核酸 , 稍后和你联系好吗?”
“我们这两天货还是发了不少 , 正在整理订单 。 ”
……
11月19日 , 与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们的几通电话 , 让重庆日报采访人员感觉到了疫情之下他们工作的忙碌 。 尽管不在中心城区 , 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供给体系不健全、群众的防疫意识不够 , 都让他们的战“疫”工作并不轻松 。 与此同时 , 全市2365名第一书记还要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 。
如何一手抓防疫 , 一手抓生产?采访人员分别采访了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渝东北的3位第一书记 , 听他们讲述战“疫”故事 。
“乡亲们增收的底子 , 算是稳住了”
因为疫情 , 市乡村振兴局一级调研员、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第一书记孟奎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了 。 11月19日 , 他一大早就和村干部组织2400多名村民做核酸检测 , 刚歇口气 , 电话又响了起来 。
“你们需要好多份?我来落实 。 ”放下电话的孟奎很高兴 , 对方是一个企业的工会 , 需要订购100份“君子树荫” , “村集体和村民又可以有一笔进账了 。 ”
去年5月来到树荫村后 , 孟奎发现这里虽然发展了不少产业 , 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零散 , 同时由于缺少品牌打造 , 销售渠道也有待开掘 。 今年在他的努力下 , 树荫村注册了“君子树荫”农产品商标 , 着力拓宽销售渠道 。
“君子树荫”的产品其实是一个大礼包 , 包含5斤高叶酸大米、两斤葛根粉、两斤半绿豆、黄豆 , 产品都是树荫村的特产 , 且优先从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家中收购 。
“每斤葛根粉15块 , 黄豆3块5 , 绿豆4块5 , 今年我光是在孟书记这里就卖了几千元了 。 ”70多岁的脱贫户黄邦祥说 , 下个月他的柑橘就要成熟了 , “到时候还要靠孟书记哟!”
找企事业单位、找乡村振兴系统、找工会——为了拓展销路 , 孟奎这段时间没少费心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君子树荫”已累计卖了1000多份 , 销售额上百万元 , 这让他感到安心 , “乡亲们增收的底子 , 算是稳住了 。 ”
“这下村民的物资供应有保障了”
疫情之下 , 既要把土特产卖出去 , 又要想方设法把生产生活的必备商品运进来 , 这段时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官庄街道新庄社区第一书记刘登江就在为这件事儿忙活着 。
新庄社区距离县城只有几公里 , 319国道从社区穿过 , 国道的东边和南边分别有两个大超市 , 是村民们的物资采购点 。
大约10天前 , 由于秀山县城疫情加重 , 公路实施了交通管制 , 两个超市无法正常进货 。 眼看货越来越少 , 交通管制还没解除 , 超市经营者李学术和李光晓有些担忧起来 , 约起一道找刘登江想想办法 。
“这个的确是大事 , 我们村有960多户、3700多人 , 常年在家的都有2000来人 , 大家买东西都指着你们这两个超市呢 , 我来想办法 。 ”刘登江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后 , 一边找街道打报告 , 一边找县级相关部门协调开通行证 。
- 乡村“活字典”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白叟“一笔一辈子”
- 乡村“活字典”记载近百万字鲐背白叟“一笔一辈子”
- 乡村“活字典”记载近百万字鲐背老人“一笔一辈子”
- 乡村“活字典”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老人“一笔一辈子”
- 多元“共富工坊”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 勐炳村:番茄变成“致富果” 乡村振兴别样红
- 中国移动消费帮扶“贝侬” 解农户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防城港市牛路村入选2022年中国锦绣休闲乡村
- 防城港市牛路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