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的春节的风俗

朝鲜过春节的风俗哪些与我国春节风俗相似?朝鲜过春节的风俗哪些与我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

栖霞的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各地春节风俗各地春节都有什么风俗?迷信活动在农村尤为盛行 。多数村庄建有土地庙,每逢年节,村民用香火供奉 。解放后,各种迷信活动禁而未绝,但只是少数人 。
【栖霞的春节的风俗】禁忌 旧时,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禁忌繁多 。送礼忌送钟(讳“终”音);慰问病人忌送梨子(讳“离”音);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扫地、倒垃圾和往屋外泼水;正月初三忌拜年;男人忌在晒有女人衣裤的竹竿下通行;女子出嫁忌回头观看,忌碰着大门;结婚新房忌设在后厅,以免过两道门槛;新婚忌寡妇进新房;忌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年 。
烟台特色工艺品是什么您好按照近几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山东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源头 。在《齐鲁文化渊源论》[1]中指出,“沂源人”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中国人,是山东文化的源头 。当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时,东夷人又成了山东人的专称 。而且,当时的东夷族在金属冶炼技术发明、制陶技艺、纺织水平等方面,已是领先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 。而东夷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便在烟台沿海一带 。因此,在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区域的胶东文化中,烟台的文化是源渊流长且最具有代表性的 。烟台作为山东诸口中最早的通商口岸,其地处胶东半岛中部,与辽东半岛对峙,北濒渤海、黄海,并与大连隔海相望的重要地理位置,养育了生活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千百年来生存的先民们,在这历史长河中,并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内涵,创造并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而其中尤以节日风俗为盛 。我们着重调查了春节期间独具风格的烟台风俗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生活在烟台这方古老土地上的人们,由于文化历史悠久,加上开埠较早,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同外界交往频繁,在长期的嬗递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地方民间习俗 。我们从春节食物、语言、活动三方面做了调查和研究:
一、寓意吉祥的面塑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不知不觉中,也许人们慢慢淡忘了一些古老的吃法 。在最初的策划中,首先想到了去县市特别是农村中探寻过去的年味,避开都市的烦扰与忙乱,挖掘些许烟台质朴的春节食文化民俗 。
烟台的老城区位于芝罘区,这里保存着最为完整的民间风俗 。在一户春节比较讲究 *** 俗的居民蔡奶奶家,我们了解到了一些鲜为大众所熟悉的春节食文化的节日规矩 。
“神虫”——吉祥面塑 。按照老辈的说法,做“神虫”一定要挑选阴历的双日子,蔡奶奶家便特意选了腊月二十六来做春节面塑 。整个过程中都有讲究,充分体现了对春节过年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 。搜面(和面的一种 *** ,即用双手在面盆里不停地上下抓面团)在过年按照习俗一定要搜够二百次,其美好的寓意便是美味好吃、使人笑口常开 。在过年很传统很讲究的的年代,面塑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各家有各家的做法 。但是,较为讲究含义的面塑是要家家亲手做的 。比如做“神虫” 。“神虫”又被叫做“圣虫”,“神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祖辈烟台人,用面团来做“神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 。现在会做“神虫”的可能已经不多了 。按照老规矩,“神虫”的做法要分作四样,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的一头,在上垂直地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神虫”的嘴,把一块大红枣放进“神虫”嘴里,俗称“甜甜嘴”;接着便是要剪出神虫的鳞片,“公母神虫”就是要靠神虫的角来做分辨,角大的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6437是 “公神虫”,角小的则是“小神虫”;最后便是安眼睛 。老传统在对“神虫”是否应该安眼睛,一直是有争议和分歧的 。有的认为“神虫”只有安上眼睛,才能认识自己的家,保佑家里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而有的则不赞成安眼睛,认为“神虫”有了眼睛就会跑掉 。做好的“小神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 。而“大神虫”则是做一对留做“二月二龙抬头”时才能够吃,则象征着来年大人生机勃勃、事业有成,小孩努力学习,成绩出众 。诸如类似的过年面塑还有“财主”等等 。走访蔡奶奶家,了解到老一辈还讲究过年做面塑,但很多家庭已经不注重这样的春节风俗了,好多做法都被人们遗忘了 。
二、春节吉利方言
在烟台开埠后,大量外地人入住烟台,把各地方言也带进烟台,并与烟台当地方言融合成了一种独特的开埠语言,这种语言主要吸收了京腔京调,摒弃了一些费解的词汇 。其音系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接近普通话,好听易懂 。其中,烟台也有一些独特的用语仍然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而最特别的用语是在过年时,有很多“规规矩矩”的吉利话是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以其独有的方言口音颇具几分趣味 。
过年做年饭时,很多食物的叫法都是很有特色的 。“大蒜” “蒜瓣儿”是平日里常说的词,但是在春节时一定要叫做“义和菜”,烟台方言把“蒜”说为“散”,春节期间取名为“义和菜”是取祥和、和睦之意;醋按照烟台方言则读成了“机会”,“机会”是期望来年有更多更好的幸福机会;包饺子若馅儿不够了,寓意富余只能说是剩面了;如若面不够,则要说菜剩余了;裂开口的馒头,则要说馒头笑了;煮破了的饺子,则要说挣了;过年吃的隔年菜中放的海带,按照风俗把海带叫做江泊菜,顾名思义就是财源像江水波涛一样漂过来 。还有一些春节风俗用语是取语音的谐音 。比如:春节前夕一定要吃芋头和蔬菜,追求的是来年有“余头”,过年包的包子叫做菜包子,因为和“财宝”谐音 。
三、春节宗教风俗活动——毓璜顶庙会
春节期间,烟台最热闹的要数正月初九的毓璜顶庙会了 。通过对今年的毓璜顶庙会的调查,发现如今的毓璜顶庙会注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 。旧时,民间传说这正月初九一天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庙会,烟台周边村镇的老百姓,当地的“善男信女”,便扶老携幼,呼朋唤友登山入殿,顶礼膜拜,共同为玉皇大帝拜寿,祈求神明的保佑,而烟云缭绕的玉皇阁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氛围 。
而现在随着现代社会元素的加入,毓璜顶庙会已不再是从前的道教封建活动,而成为各种文化的娱乐活动和贸易集市,成为一个融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民间旅游节日 。今年正月初九的毓璜顶庙会更是以打造民俗品牌为主,今年庙会期间,推出了著名的民俗艺术学者山曼先生的民俗文化藏品展、朱曼华剪纸展、根雕展、胶东特色工艺品展、烟台市迎奥运新春书法篆刻展览、烟台老干部书画展、楹联猜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现在更多的烟台当地的借节日庙会,销售各种商品以赚取零用 。其中,我们发现在各种销售的商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卖蜡木杆子的 。几乎赶庙会的人都会买上一根蜡木杆子,这蜡木杆子有两种用处:一是作为登山的手杖,另外蜡木杆子有保家人平安,保事业腾飞的寓意 。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烟台人赶庙会更多的则是为了领略平日见不到的古朴民间文化,欣赏古时的具有强烈胶东文化内涵的宗教风俗活动 。而今年又是奥运年,加之福娃登剪纸备受青睐,以及以民俗品牌为主的“文化庙会”、“民俗庙会”等更是为市民展现了烟台民俗艺术的魅力,丰富了烟台人的精神生活 。
春节是中国人重视的节日,也是烟台人最讲究的风俗节日 。尽管很多烟台传统民俗现在变得越来越淡了,很多文化内涵也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融和都市物质生活的日益盛行,而流失了许多曾经灿烂的风俗文化精髓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过节更多的是为了在一起聚聚,感受回味一下过去的滋味,对于节日风俗本身而言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我们希望通过对烟台的各个地方的风俗文化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将烟台人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和别具一格的人文精神展现给世界 。历史久远的烟台春节风俗,在食文化、春节用语以及春节特有的活动在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后,正不断地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并随着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而逐步成为历史的精华,拥有着巨大魅力和价值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则应该通过烟台人代代传承下来,赋予其更多的展现机会和发展机会,以更好地拓展和丰富烟台的城市内蕴,将其打造成一个独具风格的地方文化品牌 。春节期间(1)迎新春逛庙会活动 。烟台山公园正月初二至十五,举办明星模仿秀、流行歌曲演唱会、模特时装秀等大型民俗展演;栖霞牟氏庄园从正月初一至初七,举行庄园过大年,体验民俗情活动;毓璜顶公园农历正月初九,举行京剧表演、大秧歌、民间艺人杂耍、剪纸等活动;长岛庙岛庙会于正月十五在庙岛显应宫举行渔家大秧歌和舞龙表演,游客还可去显应宫一览中国北方第一座妈祖庙神韵;蓬莱阁庙会于正月十六举行庆祝妈祖诞辰活动 。(2)渔灯节祭祀活动 。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四日,烟台开发区将举行拜祭龙王和送渔灯 。(3)快乐温泉之旅 。
栖霞的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舌尖上的山东春节:吃遍天下 还是回家八大碗 近水楼台先得月 山东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环境影响气候,气候制约生产、生活,由此带来饮食差异 。年食更是如此 。同样名称的年节食品,材料、烹制 *** 往往不同,这是蓬莱马家沟山里人家食苑后厨厨师长房卫杰所说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一种过去只现身于喜宴,现在变成年夜饭常客的美食“八大碗”被他推荐给采访人员 。“八大碗很可能是个误称,准确来说是八对碗,十六道菜 。济南的八大碗以烩、汤菜为主,到了济宁,鱼成为主料;蓬莱也有八大碗,多烩、蒸,强调鸡、鱼、肉、蛋、海鲜等各类荤式土家菜,青菜只有一两道 。”房卫杰介绍说,八大碗的盛器特别,好用土制的红砖色碗,但现在家里用花式瓷碗的越来越多 。滕州八大碗成分多为鸡、鱼、肉、蛋、土豆条、藕片、辣椒、芹菜、白菜、黄豆芽、绿豆芽等,不一而足,再配上甜酱、酱油、食醋和味精、香菜、料酒、花椒、大茴、葱、姜、蒜等作料,经怒火焦灼,翻滚烹烙后,嗞啦啦倾倒入碗中,顿觉清香撩鼻,一准让你欲望陡升 。这两年,生活好了,八大碗的 ****** 也在变 。一些家庭会只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鱼、四喜丸子和扣肉,但其中蕴含美好愿望从未改变 。饽饽——易被忽视的“狠角色” 比起饺子、年糕,在山东内陆被称为“馍”、在胶东被称为“饽饽”的这种岁时食品似乎地位不高 。实际上,据69岁的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郝继忠老先生描述,饽饽始于祭祀,古时农民为纪念开辟了农业的轩辕,以又香又大的饽饽表达感激与崇敬 。山东面食风俗最甚的胶东地区,气候允许小麦在冬季生长,将冬种夏收的小麦留至过年 *** 的饽饽不仅好吃,也带上点传承的味道 。祭祀之外,饽饽有个重要的用途是礼尚往来 。烟台栖霞有句谚语叫“搂着饽饽找酒喝” 。因家家户户会做,说这是一场展示女性灵巧手艺的比赛,也不为过 。做饽饽一定要让饽饽“笑”,郝继忠说这同调面的手艺有关,发酵的面加上生面就比较容易裂开 。“发面”的发同“发财”的发,这又是另一层好的寓意 。栖霞人会将做好的蛇状饽饽放进面缸和酒坛,寓意明年有吃不完的面和喝不完的酒;给孩子做个花饽饽,寓意平安健康一整年 。孩子们有时也会帮着大人做,蒸熟后只愿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 。酥锅 曲径通幽 豁然开朗 临近三十的那天晚上,将准备其它食物的剩余材料集中在一口大砂锅中,文火慢炖七八个小时 。第二天一早,最先看见的是叫醒自己的父亲熬红的双眼,最先闻见的,则是这种叫做“酥锅”的吃食的奇异香气 。说起酥锅这一淄博、济南城乡最具代表的年节食品,博山餐饮协会会长崔凯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幼时场景是上面这幅画面 。父辈们如何烹制地道的酥锅?据崔凯回忆,一个诀窍是滴水不加,完全依靠原料渗出的水分 。为防止糊锅,需要“在锅边围上一圈比锅沿高出约15厘米的白菜帮,烹制期间将满溢的汤汁不断舀出再放回 。待原料逐渐下沉至锅沿,白菜帮也变色‘沦陷’,就成了 。” 酥锅的放置顺序亦有讲究,从下至上依次为骨头,鱼、鸡、猪蹄等荤菜,白菜、藕、海带、花生、豆腐等素菜 。先是酸甜清爽,再是醇香润滑,最后还有酥烂可口的鱼骨,所以在美食家眼中,酥锅才有了“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艺术享受 。有句老话叫“穷也酥锅,富也酥锅”,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食材,家家户户同享过年喜悦,这恐怕正是酥锅作为年节菜的证明吧!全家福——复杂原料 简单烹制 在山东大厦行政总厨王平的年节菜单中,“全家福”写在首位 。这道寓意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春节传统菜用料多样,但做法相对简单,即将各种青菜、丸子、豆腐、藕荷、肉等炸至焦脆后汇在一起,一些地方干脆直呼其为“过年菜” 。宾客来访时人手一碗,颇有大丰收的喜乐劲,还不耽误唠嗑聊天 。简单,然回味无穷 。有位朋友今年头回和妻子两人在济南过年,聊起往事,试图寻找些增加年味儿的线索时,最先想到的,竟也是这道由不同炸货制成的全家福 。“我是沂南人,当地管年三十叫‘年厨日’,凡是能炸的东西要全部做出来,备起来慢慢吃 。”在朋友的印象中,幼时即便年节,闻见的肉味儿也不多,家人便在很多炸货外面裹上一层厚厚的面糊 。备好的炸货可加热单吃,也可以用葱花爆锅后加入木耳等炖着吃 。他还记得,以前在姥姥家,每逢过年,村里总会有人将自家炸货分送邻里,一些人家的手艺那是真好,等待他们到来,也成了和春节有关的期待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