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各地有什么不同的风俗?“三十”过了是“春节”,传统名称新年、 大年、新岁,口头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 正月初一 。
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 热闹的节日,不仅是汉族,也是满、蒙古、瑶、 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 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只是不同地区 有各自的特点 。
文章插图
朝鲜过春节的风俗哪些与我国春节风俗相似?朝鲜过春节的风俗哪些与我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
什么时候开始有过春节这个习俗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我国的夏朝和汉朝直至辛亥革命前都称为元旦,它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 。南北朝以后,把“腊日”移至岁末 。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做“春节”,因为“春节”一般在“立春”前后 。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有说:“正月朔,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我国有些朝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复复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后历代至辛亥革命前相沿未改 。
辛亥革命后,在民国元年决定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采用公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 。“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
文章插图
春节的时间(农历)和主要的习俗贴春联、窗花倒贴“福”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贴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起源于“门神” 。我国年画有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同时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 春节风俗时间】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
- 春节最重要的风俗 春节风俗早教
- 有关春节风俗的日记 春节风俗日记50字
- 有关春节风俗的日记 春节风俗日记350字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作文300字 春节风俗日记300字左右
- 春节的风俗简介100字 春节风俗文章100字
- 春节期间旅游好去处 春节期间游玩的好去处
- 春节古代风俗文化 春节风俗文化研究性报告
- 春节风俗文化研学记
- 满族春节风俗文化特色 春节风俗文化的来源800字
- 春节的风俗手儿童手抄报 春节风俗文化手抄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