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到初七的春节风俗 春节风俗年三十包馄饨

新年包馄饨的目的做馄饨是一个民间传统,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馄饨,吃馄饨,表现喜庆,能交上好运 。
搜一下:新年包馄饨的目的
过年为什么要吃混沌?新年吃馄饨取其混沌初开之意 。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 , 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 , 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 结束了混沌状态 , 才有了宇宙四方 。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意 , 意思是粮食满囤 , 五谷丰登 。
馄饨虽说是小吃却有着很大的意义 , 在南方的部分地区 , 馄饨是招待尊贵的客人的 。娶媳妇 , 嫁闺女 , 老人过寿 , 孩子满月 , 丈母娘招待新女婿都是得吃馄饨的 。尤其是过大年是家家户户都吃馄饨的 。
到大年初一那是必吃馄饨的 , 你就是再不喜欢馄饨 , 年初一的馄饨是必须要吃的 , 也许吃馄饨就预示着幸福 , 团圆 , 美满吧 。
【大年三十到初七的春节风俗 春节风俗年三十包馄饨】所以年跟前包馄饨也可以说是一道风景 , 每家每户都包很多 , 有时候家里亲戚客人多都包一袋面的馄饨 。这可不是夸张 。所以年跟前最忙的就是家里的女主人 , 忙着请人包馄饨 , 也帮忙给别人家包 。
馄饨皮较薄 , 煮熟后有透明感 。亦因此薄厚之别 , 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 , 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 , 经历所谓‘三沉三浮’ , 方可保证煮熟 。
馄饨重汤料 , 而水饺重蘸料 。清代 , 馄饨作为一种喜庆的食物 , 配合节日的氛围 , 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习俗 , 作为国之表率的清代皇室自然要紧紧承袭传统的民俗文化 。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代皇帝过年吃的不是饺子 , 据其描述应该是馄饨 , 每逢辞旧迎新之时 , 馄饨是必不可少的 , 清代皇帝在除夕子时这一重要时刻 , 先要进行一系列的瞻拜仪式 , 然后再开始吃馄饨 。
馄饨有它独到之处 。皮薄而韧 , 煮熟后呈半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03565透明状 , 可见里面的馅心 , 犹如碧绿的翡翠被玉片包裹着;馅心多种多样 , 大都荤素搭配营养美味 。蔬菜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春天是韭菜 , 夏天是青菜 , 秋冬是菠菜 , 还有豇豆、冬瓜等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 ,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 , 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 , 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 , 馄饨“形如偃月 , 天下通食” 。据推测 , 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 , 不是捞出来单独吃 , 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 , 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 , 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 , 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 , 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 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 , 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 , 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 , 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 , 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 , 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 , 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 , 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 , 待到半夜子时吃 ,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 ,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 “子”为“子时” , 交与“饺”谐音 , 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 , 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 , 结束了混状态 , 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 , 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 , 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 , 由于天寒地冻 , 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 , 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 , 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 , 用细线把耳朵拴住 , 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 , 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 , 就包起饺子来 , 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 , 内包有馅(线) , 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 , 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 二是饺子有馅 , 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 , 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 , 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 , 来年的日子更甜美 , 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 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 , 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 , 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 , 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 , 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 , 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 , 名日"金线穿元宝"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 , 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 , 馄饨“形如偃月 , 天下通食” 。大约到了唐代 , 馄饨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差多多 ,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 , 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 , 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民间春节吃馄饨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馄饨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 , 待到半夜子时吃 , 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 。
过年吃馄饨有很多传说 , 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 , 结束了混状态 , 二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03038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 , 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 , 民间还流传吃馄饨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 , 由于天寒地冻 , 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 , 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 , 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 , 用细线把耳朵拴住 , 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 , 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 , 就包起馄饨来 , 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 , 内包有馅(线) , 用嘴咬吃 。馄饨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 , 究其原因:一是馄饨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馄饨取“招财进宝”之音 , 二是馄饨有馅 , 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 , 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
馄饨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 , 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