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梅州风俗及寓意 梅州春节风俗的变化

梅州的春节怎样过?春节新童谣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
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 。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
来源和意义
年字有三种含意 春节过年的传说 春节拜年的由来 春节和年节邮票
春节元宵的由来 准备过新的一年 春节拜年与忌门 春节拜年的习俗
春节风俗
放爆竹 春节舞龙 踩高跷 包饺子 压岁钱 接送财神
放风筝 春节守岁 荡秋千 吃年糕 捏生肖 倒贴福字
各地春节盛况
北京的春节庙会 上海的春节元宵 广州的迎春花市 福建元宵节灯俗
桂林的春节习俗 潮汕的春节风俗 孝感的春节习俗 台湾的过年风俗
土家族的三过年 壮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的回忆
旧京的春节纪事 建国那年的春节 五十年代的春节 六十年代的春节
七十年代的春节 八十年代的春节 九十年代的春节
春节谚语
晴到冬至,雨到过年
客家民间流传着许多“过年”的谚语,从这些谚语中,可以想象到过去的穷人过年时的心情境况,将其与今天“过年”的情况相对比,对读者是有所启迪的,以免“身在福中不知福” 。选辑如下,稍作解释,以飨读者 。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 。
注:这就是“年关”的出处 。谓穷人过年如过关 。
△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
注:细仔,指小孩,老人指当家人 。
△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 。
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 。
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 。
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
年到二十五,一入年架心更苦 。
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
年到二十七,雪上加霜债主逼 。
年到二十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
年到二十九,无钱还债无路走 。
注:过去穷人过年,一到农历十二月,特别是到了下旬,日日逼近年关,的确日益难过 。
△年到二十三,锣鼓一响心就惊 。
注:“年二十三”是“过小年”,“送灶神上天” 。有些地方“入年架”开始敲锣鼓闹年(仅在梅州江南,入年架就有三种情况,水南坝叶屋是年二十三,新沙侯屋是年二十四,其它是年二十五) 。
△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蒲罗无米煮 。
△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 。
【春节梅州风俗及寓意 梅州春节风俗的变化】△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
注:这是指大年初三初四,这时年过了,各人要打定主意做什么事业,怎样去做了 。
△年到初五六,无酒又无肉 。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
△年到初八九,打起包袱抓紧走 。
注:指出门做工或出外作其它谋生职业 。
△想起过年就凄凉,穷人差过坐班房 。唔当除了“过年”事,少愁少切命过长 。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吧 。年二十之后办年货,做年糕,杀鸭等,年二十九或年三十祭祖,贴对联 。年初一零点放鞭炮,白天去寺庙或邻里串门,初二走亲戚(一般回娘家),接下来一般都是走亲戚的时间了 。初七要吃七点蔬菜一起煮的菜 。。。。好像没什么了吧 。。。现在长大对这些节日没什么兴趣了 。在梅州过春节,看看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城市的话就比较冷清了,持续时间比较短,在农村的话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被称为小年,这天要祭灶 。二十五这一天称为“入年架”,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屋,购置年货,为春节做最后的准备,而过年的气氛也不断的提升直到除夕达到高潮 。最热闹的要数除夕 。从早上开始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装饰房屋 。这一天,我们要去祭祖,俗称“敬祖公”,在祠堂里一起鸣炮 。每年都会有舞狮对到家家户户拜年 。下午,一般都是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年夜饭,小孩幼童则是早早就洗干净跑出去玩鞭炮了 。夜晚降临后,可以说春节的高潮来了 。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家家户户欢声笑语,小孩更是盼望着压岁钱,我们叫“攒年钱” 。一直到子夜,这时候,外面的爆竹声更响了,要“接财神”鸣发炮,意为把财神接回家,今后一年会财运亨通 。通常除夕夜是不眠之夜,知道大年初一早晨,还要鸣“开门炮”开门红,大吉大利之意,因为爆竹炸开后满遍地都是红纸屑 。吃过早餐后开始拜年啦,一家老小走街串巷,互道良言,说声过年好,恭喜发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初一都喜欢外出旅游啦 。初二一般都是要回娘家,一直到初四,初五又称为“出年架” 。过了这天就没什么事做了 。也是一家人外出的最好时机 。初七初八后,大部分人也开始新一年的工作或者生意对了 。到了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高潮,这一天,人们要去祠堂“上灯”意为添丁添旺 。到了晚上,一个村的男丁会齐聚祠堂共进晚餐,随后就是“烧烟架”,放烟花 。。再一次将气氛推向高潮,十五过后,年也就过完了 。所有人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现在想起来,孩童时的过年真是十足的快乐 。年三十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拿利是钱,晚上放烟花鞭炮,过了凌晨12点接财神等,年初一后走亲戚拜年 。吃水饺放烟火…

春节梅州风俗及寓意 梅州春节风俗的变化

文章插图
请问梅州丰顺客家人过新年的习俗是什么?大年三十拜阿公,拜完放纸炮,跟着年夜饭,跟着看春晚,吃零食十二点放纸炮,睡觉,初一串门逗利是,初二回外婆家,迎花灯、烧火龙、烧烟架、吃七菜、拜祖先,就只知道这么多了!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 。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 。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婚姻礼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 。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 。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 。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 。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 。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 。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 。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 。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没怎么关注,也就这样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爱生忧 因爱生怖 。若离于爱者 无忧亦无怖这习俗啊,就是新年的时候一上桌鸡屁股要夹给长辈,鸡头鸡翅鸡爪要第一个抢着吃,给小孩红包一般都是一块钱打底五块钱封顶,糖果自己吃一半吐一半还有好多好多 。。。。你的年过的真快,刚过完年又要过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