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最重要的风俗 春节过去的风俗

求汕头春节的风俗除夕真是热闹非凡!男人们下午去祠堂祭祖;女人们为做团圆饭忙碌着;小孩子们早早洗完澡,穿上漂亮的新衣裳 。门外贴上一队金灿灿的对联,里屋贴着一个倒福,其含义是:运用了“倒”与“到”的谐音,“福到”就念成了“福到” 。傍晚,家家户户吃团年 。在街上,到处都可以闻到年饭的香味儿 。

春节最重要的风俗 春节过去的风俗

文章插图
哪些国家过春节有什么风俗跟我们一?哪些国家过春节有什么风俗跟我们受拜的长辈会给孩子们蘸豆果或压岁钱作为“礼价”,给大人以简单小吃作为还礼 。同辈之间也互相祝贺新年,叫做“德谈” 。
【春节最重要的风俗 春节过去的风俗】朝鲜人过年的饭菜十分丰盛 。跟中国人过年吃饺子不同,朝鲜人最重要的过年食品是年糕,年糕汤被看成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朝鲜人把大年初一叫做“年糕汤祭祀”,问孩子们年龄时,也问“你吃了多少碗年糕汤呀?”过年除了吃年糕、蒸糕、片糕等,还要吃烤肉、糖果和各种煎饼,喝柿饼汁、蜜糯汤、烧酒等 。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盼 。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 。但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样一个春节,在大江南北,过法却不尽相同,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续至今 。
老北京:吃法讲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尤其讲究过年的吃法 。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 。而在今天,这些都已经是人们的家常便饭,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连,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 。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吃饺子的程序也是不会少的 。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制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 。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 。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要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
辽宁:难忘农村的血肠
在辽宁农村,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还会杀猪请客,邀来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宴席,吃好喝好之后,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分给客人带回家 。儿女们这几天都会尽量在家帮忙,但是,嫁出去的闺女却是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 。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 。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
黑龙江: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
吉林: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 。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 。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
江苏:处处聚财寻“元宝”
苏州人除夕在年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 。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 。
常州人过年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唯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意为聚财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大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祛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
山东:大年初一吃馄饨
在山东的宁阳县,大年初一讲究吃馄饨,称之为“填仓” 。
在黄县、蓬莱一带,初一早起要照虚耗 。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 。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闩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 。
有些农村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扎根” 。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
浙江:大年初一“庆田蚕”
浙江乌程县在大年初一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
宁波初一要吃豆粥 。晚上要在关门前,再放一次“关门炮” 。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橘,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
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 。落座后,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临走时,回送大橘 。“所以,一天下来,你会发现早上带几个潮州橘子出门回来还是几个 。”因为粤语送大橘为“大吉”,回赠是一种礼貌 。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被人掏口袋,意味着这一年要被‘掏空’” 。
湖北:年饭何时吃要看你贵姓
在湖北农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饭的时间就各异,这一习俗可能您怎么也想不到 。姓王的,在早晨五点多钟就开始合家团圆了;姓高的,则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开宴;那么姓余的呢?年饭时间定在天快黑的六点钟;姓杨的,则只能在晚上十二点以后……
这里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来的楚国便到了“万径人踪灭”的地步,楚人已被追杀得成了一片哀鸿 。看到楚地人口锐减,秦始皇便下令从九江一带(即今江西)移民到楚国去住,有的人是早晨到的,有的人是中午到的,有的人则是下午……人们为了纪念自己来到楚地,在吃年饭的时间上便以自己到达新居地的时间为准 。
山西:年饭不说话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 。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 。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过年发鞭炮坚决不能淡化灭亡的是燃放烟花爆竹贴春联、放鞭炮;全家团聚包饺子,走亲访友拜大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快要来临时,在腊月二十三有些地方就开始过小年,这一天需要吃饺子,吃春卷等,一些吃食,并且有些人会在春节前好好打扫下家里的卫生,让家里变的明亮,干净,也有的人会在春节之前剪头发,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以全新的面貌,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等真正过年的那一天,人们早早的就会起床,收拾家里的一些物品,在北方还有贴春联,做年糕的习俗,南方则会做元宵,还会出去踏青 。当一切熬准备工作就绪,会把三十晚上的一些需要用的吃食,或者是晚上要放的爆竹,都拿出来准备好,然后就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等,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一家人最温馨的场景 ,在外的游子,父母,都会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中国人最重视的也是过年的时候阖家团圆的那种氛围,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都是说让大家经常回家看看,我想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吧n 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年夜饭吃饺子、拜年放鞭炮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普天同庆 。春节又称“过年”,最早的含义是人们用来庆祝一年的收获并祝福来年有个好收成 。节日的形成,渊远流长 。古代春节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最早定春节为新年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 。我国过去沿用农历,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即公元记年,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而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与视区别,于1914年颁布实行,至今也有93年历史 。
湛江人过春节,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内容和形式,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受着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湛江人的春节有自身的习俗和特色,甚至打有时代的烙印 。湛江人对春节时间的介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统称为春节期间或过年 。故节前有“年晚”、“挨年”的叫法;节后有“年初几”、“年十几”的称谓 。湛江人素有“未过正月十五都是年”之说,也就是说到了十六日才算春节结束,有的地方遇上十六是年例,年例大闹三天,春节时间的介定还要延长 。此段期间都有特定的习俗和较固定的活动内容,有不少还相传至今 。?
年前三件事:送灶神 大扫尘 备年货
农历12月23日,旧俗叫送灶神日,这天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 。人们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 。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 。民间传说灶君是个大老粗,怕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许他乱说,灶君升天后到大年初一清晨才回来 。相传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祸,故湛江的农村至今仍很重视送灶神 。?
12月24日,大扫尘,家家产户搞清洁卫生 。《吕氏春秋》有载:“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过春节的准备 。“尘”和“陈”是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 。扫尘时,人们习惯备新扫把,打扫墙壁、屋顶的灰尘和蛛蜘网,通过扫尘,把疾病、晦气、祸害一齐扫出门外,干干净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 。扫尘和搞清洁,连续好几天,直至二十八,故民间又有“年二十八,洗邋遢”之说 。人们除里外打扫外,还把家具、碗碟、床铺蚊帐洗涮一新,个人也通常在这段期间,洗头理发,添置新衣 。?
12月25日至除夕前,城里人开始忙于办年货,农村人则浸米舂粉,准备过年的食物 。湛江农村兴包粽、做米乙炸煎堆;城市则兴蒸年糕、炸角仔 。粽以东海的大粽,米乙以雷州、遂溪的木叶夹最出名,主要是料馅足,可口,回味无穷 。这些糕点,除自家吃外,大部分备作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这样准备,故东海岛有99条粽走亲戚,大家都回礼,最后回到家,还是99条粽的故事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守岁待时 。放炮、吃饺子、看春晚、拜访亲戚、收红包、发红包、穿新衣服、祭拜先人守岁
贴对联 挂灯笼 吃饺子 守夜
春节最重要的风俗 春节过去的风俗

文章插图
以前和现在的过年习俗有什么?东北从小年开始(腊月23),但是各地小年不一样,南方好像是22(或24) 。
过年主要的习俗应该是祭祖 。薪尽火传开枝散叶,这是中国团圆年的内涵;坟头有纸,炕上有屎,这是一家人丁兴盛的标志 。
东北这边过年习俗(含山东,因为我老家是山东的 。东北这里分此地人和关里人,互相戏虐,此地人是臭麋子,山东人是山东棒子,河北人是老tan儿 。臭麋子是东北满族人传统食品,也叫臭面儿,酸汤面,使用黄米面或玉米用水浸泡,自然发酵,然后做成团或是磨成面,可以作捞面或捞饭,散发出一股臭味,据说过去客死他乡的东北人临死前都惦记,反正我是不敢恭维 。关里人和此地人规矩有所不同):
腊月二十三
小年,也叫辞灶 。灶王爷,本姓张,骑白马,跨匣枪(呵呵,这好像是土匪) 。
这一天要吃灶糖,就是麦芽糖,我觉得麦芽糖越来越难吃,可能是传统制糖技术失传了 。没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嘴糊上,倒把我齁着了 。
这一天要吃饺子,或者说开始包饺子,过去往往包一面袋子,还蒸一面袋子馒头,都冻在缸里 。按照习俗,正月里面不做饭,全靠这些了 。
这一天要扫房,买把新扫箸,把家里的天棚旮旯扫一扫,去一去一年的晦气 。也是新年打扫卫生的开始 。
这一天好要把去年的对联、福字、财神都请走 。
这一天开始就可以去上坟去了,多送些钱,烧些纸,告诉死去的先人过年了,快回家吧 。家里有牌位的,可以把zhu(就是一个放牌位的盒子)请出来 。
腊月三十(没有三十就是二十九)
除夕,这天大清早正式上坟,把先人请回来,牌位供上 。
早上一般吃排骨炖白菜,饭不能吃光了,剩一些,过完年吃,这叫做有余 。
头一天开始hu(就是炖)东西,主要是整鸡、肘子、排骨、下水 。三十上午开始熏酱食物,有些食物开始腌制,鱼之类的开始走油 。
三十帖春联、福字,请财神,门神,门上还贴一些纸贴(忘了叫什么了)
中午开始包大年夜的饺子,一般是三鲜,带虾仁和海参的,往里面包硬币,枣,花生,糖,年糕等等 。
下午开始炒菜,六点钟左右给牌位供上菜,磕头,出门放鞭 。开始吃饭,喝酒(这是被春节晚会弄得,最早是半夜吃) 。
半夜,顶着鞭炮的狂轰滥炸,去十字路口烧纸,回来吃饺子,放鞭 。给牌位上香,磕头 。给父母磕头,收压岁钱,接受孩子的磕头,发压岁钱 。
初一,早上换新衣服 。放鞭,吃饺子,这里面有硬币,枣,花生,糖,年糕等,代表着财运、甜蜜、早生贵子等 。然后上香(一直到初三,下略) 。出门给叔叔、大爷、舅舅婶婶,七大姑八大姨拜年,如果信佛的话,去庙里上香 。
初三,早上送走牌位(据说怕姑爷知道长辈的名讳,两口子打仗的时候骂长辈),姑娘回门(据说三十姑娘不见娘家的灯)
初五,破五,放鞭 。
初七,吃面条缠老人腿 。
十五,元宵节 。
十七,吃面条缠中人腿
二十七,吃面条缠小人腿
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 。过年活动告一段落 。
另外的习俗
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我就一个外甥,死看死守不让他替头)
冻饺子时候,不能数,不能转圈摆等等(记不太清了)
还有憋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变绿了即可食用 。
用东北农村话总结
“一个月过年,两个月耍钱,三个月种田,半年---干闲”
现在可简单多了 。一台春晚,一餐年夜饭,还有一丝愁绪 。农历过年期间禁忌
过年通常从初一到初五为止,初五之后就要隔开,表示这个年已经过了,开始要恢复正常生活了,传统习俗过年有一些禁忌,例如过年不要生气骂人、打小孩等等,以下是过年一般人常听到的禁忌 。
大年初一:
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过去的传统穷人家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
初一、初二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
初一到初五:
1.白天不可午睡: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
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
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
4.忌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楣,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过大年,放大炮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