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说和风俗 春节的介绍风俗文化传说

昆明有什么有特色的风俗文化吗?昆明有什么有特色的风俗文化吗,有了?习俗就是三月三要爬西山 。文化就是云南十八怪,还有传统的昆明话 。著名的旅游景点就是大观楼,翠湖,讲武堂,云南大学,还有旁边的逼死坡,圆通山,眠山,状元楼,还有盘龙江 。

春节的传说和风俗 春节的介绍风俗文化传说

文章插图
宝岛台湾-介绍一下宝岛台湾的风俗文化--------------------------------------------------------------------------------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除了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 。
关于过年的传说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
春节的传说和风俗 春节的介绍风俗文化传说

文章插图
关于新年的传说或故事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
【春节的传说和风俗 春节的介绍风俗文化传说】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关于新年的来历,丽江金沙江边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古时候,有师徒俩修成正果,出去治理人世 。到一座山下,老师明日佛见树上投井下挂块破布,叫徒弟吉日亮拣来,吉日亮说:"做皇帝用破布做什么?"老师自己拣进篮里 。走一会,见路边有根绳子,老师又叫徒弟拣,吉日亮说:"去当皇帝用不着绳子 。"老师自己拣进蓝子里 。到山顶,见树上挂着一个猎人用的茶壶,徒弟不愿拣,老师又自己拣进篮里 。两人走累了便就地打野煨茶 。老师找柴烧火,叫徒弟找水,吉日亮一滴水也没找到,老师在塘边挖了个坑,水就冒上来 。刚煨上茶,忽然下起大雨,老师把拣来的茶壶用拣来的绳子吊在树上,自己变作苍蝇躲进壶里 。吉日亮无处躲,变个兔子挤进壶来,躲了头就露了尾,一夜被雨淋,脚也被撞伤 。次日,徒弟脚痛难行,师傅用拣来的破布替他包扎 。明日佛见徒弟既没有大本事,又懒,只想坐享皇帝的福,就说:"我们还没有治世的本事,回去吧 。"吉日亮不甘心,说:"谁的茶碗开朵茶花,谁去人间做皇吧 。"两人烧好茶坐等,师傅碗里开出一朵茶花,吉日亮悄悄摘自己碗里,忙说:"我去做皇帝了!"明日佛知道徒弟心术不正,又不好明说,只嘱咐道:"你去当皇帝,强盗贼人会多,要好好治理……每年头十五天我先给你做个样子,十五天后由你自己治理吧 。"于是,正月初一到十五,由明日佛管理人间,以后让吉日亮管 。吉日亮功德不足,人间富的富,穷的穷,日子过不安生 。挨到正月,由贤明的明日佛管理,人们才天天吃大肉,穿新衣,过上快乐日子,这十五称为过新年 。
丽江地区各民族过年的时间、活动内容各有所区别 。纳西族、白族等过年时间与汉族相同 。小凉山彝族按十月太阳历过十月年,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中旬,普米族则大约在农历十二月初开始过年,称为"吾昔节",傈僳族过年则称"阔时节",时间相当于公历的12月 。摩梭人过年分为小年和大年,小年在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大年在腊月三十日 。小凉山彝族称过年为"库施",意为过新年 。按照十月太阳历,一年为10个月 。1个月为36天,10个月为360天,另剩余的5天为过年日 。每年的彝历十月初一(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左右)以后,小凉山彝族各村寨便先后开始过年,具体的时间并未统一,由各家支根据各自的情况而定 。过年除了祭祖先、请客拜年、探亲访友以及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外,彝族过年还有杀猪看苦胆、供奉"吉尔"之俗 。"吉尔"是指一种认为是常游荡在主人家周围或依附于某种没有生命的物质之上的精灵,能暗中帮助主人家人畜平安、吉祥如意、家道兴旺 。因此,过年时的第一份肉,第一杯洒得先敬自家的"吉尔" 。
具体查看,
谢谢观看,[编辑本段]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 。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 。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
[编辑本段]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编辑本段]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
[编辑本段]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 。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 。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 。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
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 。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