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巨头罗氏的再次惨败( 二 )


但随着渤健药物进展和上市 , 罗氏选择“旧瓶装新酒” , 将“胎死腹中”的研究再次提上日程 , 决定在另外两项试验中再次尝试使用更高剂量的抗体 , 许多研究人员对此感到惊讶 , 两项试验在30个国家招募了近2000名因阿尔茨海默症而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的患者 。
在这些试验中 , 与安慰剂相比 , 皮下注射gantenerumab(靶向淀粉样蛋白的不同部分)仅能减缓6%或8%的认知能力下降 , 如上文所说 , 罗氏也承认这一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 该公司补充说 , 治疗去除的β淀粉样蛋白海量水平“低于预期” 。
这一结果让β淀粉样蛋白假说这一病理特征遭受到更多怀疑 , 黄金理论正处在失效的边缘 。
制药巨头罗氏的再次惨败】根据过去对gantenerumab的研究 , 许多科学家和生物技术分析师认为它在这两项试验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 甚至淀粉样蛋白假说的拥护者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 “gantenerumab是‘抗体’系列中最弱的候选者 , 所以我对这一结果并不感到惊讶 。 ”英国痴呆症研究所所长BartDeStrooper在采访中表示 。
其实 , 科学界针对该假说的怀疑态度已是老生常谈 , 科学研究表明 , 如果Aβ瀑布学说是正确的 , 那么痴呆的严重程度应该与Aβ斑的量成正相关 ,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 Aβ斑的密度并不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 , 而是一直保持稳定的状态 。 大约有20%~40%的正常人有AD的病理改变 , 但却没有痴呆的发生 。
甚至有一种非典型的AD患者 , 其有痴呆的临床表现 , 脑内海马区同AD患者一样有大量的神经元纤维缠结 , 却没有或只有少量的Aβ斑形成 。 早期AD患者脑内Aβ斑的沉积部位与突触损害及神经元缺失的部位不相关 , 早期的神经元缺失部位在内嗅皮质及海马 , 而Aβ斑首先在大脑皮质和杏仁核沉积 。
上述均说明Aβ斑与痴呆不相关 , 那么有Aβ斑的AD患者减少Aβ斑后其痴呆症状能否改善?
Aβ42(AN1792)二期临床试验为期6年的随访发现 , AD患者使用AN1792免疫治疗后 , 虽有Aβ斑的清除 , 但却不能阻止神经退行性变的进展 。 患者的痴呆程度 , 甚至长期生存率都没有改善 , 这使研究者不得不重新审视Aβ斑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这就好比你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一道数学题 , 但得出结果后却被告知依据的定理是错误的 , 一记闷棍让你有苦难言 。 如今 , 沉默的接力棒交给了罗氏 , 面对惨烈的二次失败 , 或许是时候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