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调(诊断界值)后 , 当时讨论就有很多 , 但欧洲和中国都没有跟 , 原因也容易理解 , 因为一下会增加大量高血压患者和需要用药的人群 。 ”崔松说 , “这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增加 , 而上亿的增加 , 对于一个国家的医疗基础、医疗资源是一个考验 。 ”
中国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140/90mmHg , 而此次制定的新版指南 , 则将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 1级: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2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诊断标准下降“10” , 最直接的结果是高血压患者群体扩大了 。 当然 , “并不是说高血压一定要吃药 , ”崔松说 , 根据新版指南 , 诊断为高血压1级的患者 , 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进行干预 。
“现在高血压治疗 , 最根本的其实也是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 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各类药物的选择和搭配使用 , 治疗的核心目的除了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外 , 还有就是把这些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 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樊民谈到 。
但需要治疗的患者也会增加 。 “以前的指南认为 , 高危人群(比如脑梗、心梗患者)在血压达到140/90mmHg以上才需要干预 , 对于低危人群 , 只要血压不超过160/100 , 可以先通过饮食控制等进行非药物治疗 , 如果长时间血压降不下来再使用药物 。 ”崔松解释 , “现在似乎只要血压高于140/90mmHg就需要医疗干预 , 治疗提前了 。 ”
另外 , 诊断标准下降影响的不仅是高血压 。 崔松说 , 高血压不单是一种疾病 , 它和糖尿病、高血脂症一样 , 也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降低高血压诊断标准 , 意味着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规模 。
比如 , 一名男性 , 55岁以上 , 肥胖 , 血压为130/80mmHg 。 “以前根据他的年龄、肥胖的危险因素 , 不会认定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 但现在增加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 他可能就被认定为高危人群 。 ”崔松解释 , 这也是医疗压力的一部分 , “标准下降会有一个连锁效应” 。
担忧与鼓舞
新版指南发布后 , 医院是否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崔松说 , 指南并非行政命令 , 但是通常医生会按照指南进行诊断 。 但现在新版指南刚刚发布 , 接下来从中华医学会到上海医学会 , 从大医院到小医院 , 还会有一个讨论学习过程 , 最终才会形成共识 。
值得警惕的是 , 中国是高血压病患大国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 , 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 ,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很高 。
从专家临床经验来看 , 近年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仍在不断增加 。 因此 , 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已来到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 通常中老年人是高血压主要群体 , 新版指南将诊断标准下调 , 将会大量增加中青年患者 , 崔松认为这未必是坏事 。
在专家看来 , 新版指南能够尽早将高血压前期患者识别出来 , 对年轻群体而言 , 血压达到130/80mmHg时还不需要药物治疗 , 反而提醒中青年患者注意饮食作息、锻炼身体 , 进行有效的非药物干预 , 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群体的规模 。
“降低高血压的标准也是希望能将高血压的干预关口提前 , 让患者和和家属更为重视这一疾病 , 一起规范相关药物的治疗 ,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 尽可能避免心梗、高血脂症等发生 。 ”樊民坦言 , 最终目的是让国人拥有更加健康的心血管状态 。
崔松还看到 , 在新版指南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 , 他认为这是一大进步 , 将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 。 “我们现在跟国际先进水平衔接得很近 , 但同时也面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 , 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崔松说 , 他感到“有一些担忧 , 也有一些鼓舞” 。
- 这项标准调整!网友热议:我突然成高血压了?
-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平时应该如何降低心跳次数,一文学习下
- 高血压治愈在未来或将可能?来看新的治疗技术
- 让更多“金点子”成为“金钥匙”
-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新增患者都要服药吗?
- 宁乡永盛村和浏阳梅田湖村成“最美”
- 《RM》11年池石镇首次生气?成员频频挑衅,刘在石的策划确实专业
- 多地取消全员核酸检测!查验核酸不应成常态
- 养成散步的习惯,这些注意事项需了解,一文参考下
- 成都局部聚集性疫情多由外地病例引入 在人群聚集场所形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