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邑结婚风俗 旬邑春节风俗

如何赏析《诗经·七月》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 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 。《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 , 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 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 , 所以口吻酷肖 , 角度极准 , 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 , 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 , 无所不写 。
【陕西旬邑结婚风俗 旬邑春节风俗】诗从七月写起 , 按农事活动的顺序 , 以平铺直叙的手法 , 逐月展开各个画面 。诗中使用的是周历 。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 , 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 , 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 , 皆与夏历相同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 , 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蚕月” , 即夏历的三月 。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 , 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 , 改其名不改其实 。”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 , 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 。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 , 叙事诗较少 。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 , 在叙事中写景抒情 , 形象鲜明 , 诗意浓郁 。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 , 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 , 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 , 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 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 , “敷陈其事”、“随物赋形” , 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 , 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首诗的题旨过去颇多争议 , 一直没有定论 , 今考察全诗 , 似是遭祸被逐之作 。其人自称君子 , 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 , 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 , 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 。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 , 有家不能归 , 受着无穷的灾难 。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 , 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 , 逃之夭夭了 。在这无可奈何中 , 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 。
全诗八章 。前三章叙述自己自初夏被逐 , 历经秋冬 , 孤苦无告;第四章以比喻说明自己无过受害;第五章叹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为自己忠而见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无计逃祸;第八章自叙作诗的目的 。
关于‘嘉卉’ , 《诗经》里常把坚硬的栗树和抗寒的梅花说成是良木好花 。(《诗经?四月》“山有嘉卉 , 侯栗侯梅”)
咸阳的风土人情